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厨余垃圾做肥料 回收雨水来灌溉 光伏发电还能“卖”

低碳小社区 荒地变农园

村里的独栋别墅顺序排列,形成了风格统一的社区布局。
村里的空地被改造成农园,村民以低碳模式种植。
垃圾回收积分换钱,村民积极性很高。

  近零碳排放这样炼成

  位于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的福兴新村,是北区社区原居民的安置地,村落内的别墅由开发商统一修建。约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上,有135栋居民住宅、常住人口约600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众多优点,使其成了全民参与“低碳生活”的优质试点:建筑整齐布局,适合集中规划和推广垃圾分类;社区独栋别墅顺序排列风格统一,为家庭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宜居的环境与面积较大的集体用地,让社区农园的改造成为可能。

  2017年底,该社区入选首批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名单,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福兴新村的尝试,今年6月,曾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评价:“作为中国零碳社区的范例,福兴村只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的缩影。”

  策划、统筹:占豪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实习生王一民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涛

  试点地点:

  中山市

  福兴新村

  考核结果:

  通过审核验收

  减排成绩单

  各类设施设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吨

  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21.5%

  2019年人均碳排放量比2017年约下降19%

  减排小账本

  智能垃圾回收机

  运行至今,每月垃圾平均投放量近400公斤,已回收可回收物达8.5吨。

  土地绿化

  社区闲置土地低碳化改造达3000平方米,社区绿化率达95%,低碳化活动空间1800m2。

  可再生能源应用

  村内电动汽车充电站合计充电次数约1500次,充电量超2万度。

  居民家庭光伏发电

  小区家庭及公共区域合计安装28户,总装机容量达148.06千瓦,减少二氧化碳超90吨。

  减排经验

  社区农园:认领空地免费种 厨余垃圾作肥料

  走进福兴新村的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木屋,这座名为“低碳驿站”的建筑就是福兴新村低碳生活的缩影。小屋前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给驿站提供日常使用的电能,门口的新能源车充电桩可为居民的电动车充电。小屋背后放置的三个蓝色大桶和屋顶的水管组成了雨水收集系统,回收的雨水被用来灌溉农作物。小屋内的陈列架上摆放着居民们提供闲置交换的物品、捐赠的书籍,“衣物银行”回收箱则成为居民捐赠、交换的平台。

  “低碳驿站”对面,是一片约1200平方米的社区农园。沿着小径深入,这里瓜果蔬菜连片种植,园林作物生长茂盛,每一块地都“名花有主”,挂着写有“焯哥农场”“甜甜农场”等“农场主”姓名的标签。每天清晨,村民们来到这里耕种,有的园林绿植长了一人多高,有的瓜藤已经爬满树藤,还有的橘子树上挂满了水果。

  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何益清告诉记者,这片农园最初是一片荒地,他们将农园开垦出来后,划分成32块区域,由福兴新村居民认领,免费种植,种植收获全部归居民所有。但作为使用条件,居民需承诺“不使用化肥”,并主动将自家厨余垃圾放入农园堆肥装置,共同参与低碳生活。

  “现在居民接受程度高很多了,刚开始可不容易。”何益清说,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刚进驻时,要在村口空地建设“低碳驿站”,因为是集体用地,不少村民有意见。为此,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居民做了大量工作。“我们通过开放空间、座谈会、动员会等形式,告诉村民们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后来,他们一边建设驿站,一边将对面的空地改造成农园,引导村民用低碳模式种植。这种共享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光伏家庭:保证自用电量外 多余的电还能“卖”

  从高空俯瞰福兴新村,别墅的红色屋顶上整齐地铺设着灰蓝色方格板,这是居民安装的光伏发电板。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是低碳生活的重要环节,推广“光伏家庭”也成了福兴新村的重点项目。

  何益清透露,福兴新村推广光伏发电比较具有可行性。每家每户都是独栋的住宅,屋顶和天台上有宽阔可利用的面积,适合安装光伏板,让社区有了推广光伏发电的基础。近年来,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成本下降,也让家用推广更便利。

  目前,福兴新村小区家庭及公共区域合计安装28户,总装机容量达148.06千瓦,减少二氧化碳超90吨,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达21.5%。

  此外,福兴新村安装的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完成了并网工作,这意味着,发电系统产生的电量除了供给居民的日常使用外,还可“发电上网”产生收益。家用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也能为居民带来实质性收益。

  村里的低碳达人麦欢成的家中安装了5.5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板,他是最早响应使用光伏发电的居民之一。“除了有实际收益,光伏板装在屋顶,还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麦欢成介绍说,光伏发电保证自用电量外,多余的电可以“卖”给电网。

  不仅如此,麦欢成还将低碳理念融入家庭生活中。他将年橘、果皮和菜叶放在封闭的桶里,数月后,酵素液可用于制作洗涤用品,发酵后的残渣则成为天然的化肥。他还购买了水培蔬菜设备,常年有“有机”蔬菜吃。此外,他的家里还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把屋顶的水接下来,可以用来淋花和清洁,省水又环保。”麦欢成对家里的“宝贝”很是满意。

  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积分换钱 20积分兑1元

  在低碳驿站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大家伙”——这是2019年低碳驿站引进的智能垃圾回收机。工作人员谭鸣超表示,分类投放进设备的可回收垃圾,通过累计,可以实现收益,不同类别的垃圾对应不同的积分,每20积分就可以换一元钱,村民们都很乐意进行这样的垃圾分类。

  谭鸣超现场演示设备操作,只见她打开机器盖子,将一个废旧物投放到设备里,设备自动识别并显示:本次产生积分0.58,垃圾种类为纸皮。

  “我们每周有固定的开放时间,现场还有专门的志愿者帮助进行垃圾分类。不少居民都会将日常可回收的垃圾存放起来,等到设备开放时候,一起拿过来回收。”谭鸣超表示,这个垃圾分类设备自使用以来,村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准确率达到71%,回收可回收物达8.5吨。

  村民麦伯表示,他的爱人网上注册了会员,每天都会在家将垃圾分好类,到了时间就参与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能换零钱。

  试点关键

  即使已试点多年,但在福兴新村,居民对低碳认识仍参差不齐,既有精打细算的低碳达人,也有游离于低碳生活之外的“落后分子”。“不少居民还是不知道低碳是怎么回事,觉得离他们很远。”何益清说。但是在多年的低碳实践中,他发现,只有提高居民低碳生活意识与参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全民参与”,才能减少沟通成本,更快推进低碳试点工作。

  因此,做好科普对于社区试点来说,尤其重要。“低碳驿站”建设之初,就被定位为集“展示、教育、体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创建近零碳排放社区低碳科普展示基地。

  如今,“低碳驿站”不仅是一个低碳生活践行区,也是进行低碳知识科普的青少年课外课堂,2015年至今已组织举办各类活动、培训30多场,参加人数超过20000人次。

  “推广低碳生活的理念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大家慢慢转变观念,也需要更多的人真正参与进来,我们愿意进行更多的尝试,就算探索不成功,也同样是很宝贵的经验。”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国际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深壹度·调查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低碳小社区 荒地变农园
智能驾驶公交有望市场化运营
广东石化行业试点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减碳”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