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维
氢能源电动车、瓦楞纸材料的纸板床、助力外骨骼设备、电子垃圾制作的奥运奖牌、从3D运动员跟踪技术、到可以回收利用的木板结构……东京奥运会是一届让人体会到科技力量的奥运会。
科技+环保是重点概念
这次东京奥运会的机器人让人印象深刻,东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一对机器人伙伴。实际工作中,吉祥物被设计成了一款迎宾机器人,通过头部安装的摄像头识别路过的观众,变换眼神和手臂动作与人进行互动。
奥运村的大部分工作被机器人包揽,有巡逻检查、紧急支援等维安作业的警卫机器人;有承担扛行李、送快递、捡垃圾等粗重活的服务机器人;有在机场定点站岗的机场观光机器人。此外,本次东京奥运会,被誉为“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云上转播、AI、8K、VR、3D等科技运用成为一大亮点,让观众通过画面了解更多比赛细节,带来身临其境式的观赛体验。
东京奥运会也注重环保概念,除了受到热议的“纸板床”之外,床垫也采用聚乙烯材料,可被循环利用来制造其他的塑料制品。东京奥运村的5632户住宅全部采用纯氢燃料电池,在圣火传递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的燃料,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点燃主火炬使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燃料。
“冠军模型”助力中国体育健儿
在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竞技体育从科技备战的战略思想、政策驱动、器材研发、软件支撑、组织保障以及理念方法创新等多个层面,持续推进科技备战的转型和飞跃。无论是基础体能、专项体能还是专项技术,运动员的短板究竟是什么,应该练什么、怎么练,科学化的“冠军模型”可以给出具体的训练意见。
来自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的霍科林老师是一名运动生物力学博士,他刚从东京奥运归来。近3届奥运会,他都服务于中国曲棍球队,做技战术监控、大数据分析工作。霍科林详细地谈到了体育科研对于项目的帮助和促进。“我们会收集很多资料,技战术的参数会用来详细分析对手。”霍科林说,“比如比赛某个阶段哪个区域丢球多、对方哪一方进攻连接更顺畅……我们会有现场的数据反馈,并直接提供支持。”
霍科林还举例:“比如曲棍球短角球,这相当于足球的任意球,是一种重要的得分手段。我们在现场怎么防守的?一个短角球的录像反馈,答案就出来了。比赛结束,双方的进攻、防守数据在赛后15分钟左右就可以评估出来。”
据霍科林介绍,目前中国曲棍球队用于科研的设备和软件,都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GPS定位跑动的设备,我们大概15年前就用了,是国内第一个使用这种设备的。即便放在国际上来说,我们在集体球类项目的科研分析水平,也算是第一梯队的。”
在各个项目上,科研工作者和科学训练方法,都是运动员的良师益友。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亚洲纪录后,他在2019年与几位体育科研工作者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随即走红网络。苏炳添以自己为例,指出自2017年与科研型教练兰迪·亨廷顿合作后,参照“冠军模型”对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诊断和分析。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全面提升竞技能力。
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是专业体育人才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科研成果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