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院长邵义明上任百余天 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不言困难 只有目标

邵义明在重症医学科查房。(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邵义明在重症医学科查房。(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邵义明在重症医学科查房。(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他从大学来

  在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的版图上,目前有4所公立医院正在实施校地共建,分别是: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受大学委派而来的专家,或直接出任院长,或出任常务副院长、副院长。今天起,我们推出《他从大学来》专栏,刻画他们为“健康东莞”建设拼搏的姿态,书写校地共建深入推进取得的喜人进展,记录东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2020年12月2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约,双方联手,在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的基础上,共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全力打造东莞东南片区乃至东莞市的卫生健康高地。

  这是广东医科大学进驻东莞19年来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在东莞的直属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举全校之力支持,希望将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早日建成高水平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流的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经反复讨论、多方考量,4月26日,重症救治专家邵义明教授受大学委派,出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院长。到8月3日,邵义明已经上任满100天,校地共建成效初现,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抓手

  8月2日,周一,这天上午,邵义明来到医院重症医学科,跟往常一样,听取医生汇报,实地检查危重病人的治疗情况。自从来到东莞工作,每周一、周五他都坚持查房。他是院长,他更是专家。

  5月下旬,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连续收治3例特重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邵义明直接上阵,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血管中心多学科协作,不分昼夜抢救,硬是让命悬一线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7月中旬,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接连收治6例严重热射病患者,病情十分凶险。邵义明迅速组织抢救,其中一例出现严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他们给予了4次人工肝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患者最终成功脱险。

  校地共建以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六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

  邵义明看得很透彻:“塘厦交通便利,病人来得也快。慢性病、其他复杂的疾病,患者可能选择去别处,但急危重症的救治是刚需,肯定是就近就医,所以,把这块做起来就是当务之急。”

  分秒必争的成功抢救,带给医院的是救治能力质的飞跃。门诊量、住院量稳步上涨,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六大中心”品牌建设也由此成为医院今年发展的首要任务,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现在已经初具规模。

  制定奋斗目标,构建学科体系

  作为全国重症医学领域学术影响力百强专家之一的邵义明,今年49岁。26年前,刚大学毕业的他踏上绿皮车,从武汉出发,坐到终点站湛江,海边的晚霞和椰树辉映的浪漫情景吸引他扎根。

  他一边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一边不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2006年,34岁的他先后成为医院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兼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医院发展规划部部长。在行政工作外,临床业务他也从未放下,还要带研究生,他成了“拼命三郎”。

  2020年1月4日,邵义明出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1年零4个月后,学校再次选中他,委派他来到东莞。在邵义明看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要对大学负责,必须对得起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信任。”

  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的建筑在东莞所有公立医院中都算一流,但医院建设任重道远,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离群众的健康需求还有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怎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校地共建的目标,是机遇也是挑战。

  邵义明来到东莞后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大学和东莞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对医院的定位,制定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方向才会明确,发展的路径才会明确。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拟定医院的‘十四五’规划。”

  而另一项基础工作,是把医院学科建设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来。“医院以前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很多学科是没有的。我们提出中心化的建设思路,内外科融合发展,这个布局正在推进中,很快就可以完成了。”邵义明说。

  人才和患者正在加快“双回流”

  4月26日,邵义明上任当日,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首批20余名博士、教授同时进驻,博士、教授门诊开诊。这些涵盖内科、中医、耳鼻喉科、骨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成为校地共建加速推进的重要助力。

  广东医科大学举全校之力办好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多次率领大学各部门人员到医院进行调研督导。6月4日起,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邝卫红每周五上午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坐诊。为了支持医院的发展,他还将第一执业地点改到这里。

  得益于校地共建,医院开设研究生高级研修班,举办多期临床教学能力培训班,首创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精准诊疗门诊”,并成为大学“2+2”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教学基地,积极推进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也是在大学的鼎力支持下,此前的4月15日,甲状腺乳腺中心、皮肤整形美容医疗中心、心血管中心已经在医院率先挂牌成立。6月29日甲状腺乳腺独立开科,7月1日心血管中心独立开科,7月30日肿瘤中心成立,医院学科实力突飞猛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着力“筑巢引才”。市委市政府每年支持的5000万元中,绝大部分都用来招揽人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高层次人才还可给予大学编制,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我们还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培管理办法,出台了学科带头人管理制度,这两个文件一结合,整个的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体系就有了。同时,我们内外兼修,现有人才符合条件,一样可以享受待遇。”邵义明说。

  过去因人才流失严重,被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形容为“流血不止”的医院,现在不但“止血”了,而且,流失的人才回流了,流失的患者也回流了。大学加持的医院正在成为人才和患者的“聚集地”,而非“集散地”。

  “办法多过困难,困难都会被解决”

  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无非是希望就医更便捷、更舒心、更放心。为此,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一边进行流程再造,一边进行医院环境改善,让服务更顺畅、布局更合理。

  而另一个重点是医院行政效率的提升,邵义明坦言,“我们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可能就在这。原先已有的制度要规范,没有的制度要完善,该简化的要简化。”医院要快速发展,必须用现代医院的管理理念来武装,这需要时间。“经过近100天的努力,大家慢慢跟上了节拍,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会更加喜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董勇说。

  大学的辐射引领作用透过校地共建也正在增强。8月5日,“东莞首届先心病学术沙龙”在该院举行,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张智伟教授分享了世界先心病防治先进经验,吸引了众多东莞同行参加。

  邵义明参加了这个活动,他深有感触:“先心病的治疗已经可以在怀孕几个月时在子宫内就实施了,这个技术目前东莞还没有一家医院能够开展,通过这样的活动,将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在东莞传播,受益的就是整个东莞。”

  回顾这100余天,邵义明说,校地共建作为新生事物,大学和东莞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医院发展壮大、行稳致远。就他个人来说,“不言困难,只有目标,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都会被解决。”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文创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体育·每日闲情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不言困难 只有目标
东莞厚街今年拟投一亿多元建设8条碧道
可提供2400个初中学位
东坑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
望牛墩今年上半年GDP达50.1亿元
​凤岗“寻找小小传承人”公益活动火热开展
塘厦林村社区打造全市首个村级普法宣传体验馆
广发银行东莞分行发扬红色传统 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东莞公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