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院士评选,“谁推荐谁负责”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值得注意的是,每位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的名字后面,不仅有年龄、专业、工作单位等信息,还有具体的推荐人姓名或推荐渠道。这一举措在院士增选环节尚属首次。

  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保证院士增选的公正性与科学性,不仅对于维护院士群体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大有裨益,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对微软、百度、比亚迪等多位民企技术骨干敞开大门,还是将烟草院士、官员院士等拒之门外,都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其舆论指向均是要让真正具有最高学术水平与学术贡献的人戴上院士这一桂冠。

  院士评选风波不断,主要症结在于院士本是学术荣誉,但在现实中却与实际利益脱不了钩。除了院士本人享受的国家和地方津贴之外,一旦当上院士,就是无可争议的学术带头人,参与各种课题的申报和评选,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相当大的决定权。尤其是一些重大课题,金额可能高达上千万、上亿元。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竞相用高额的年薪、科研启动费、安家费来聘请院士。为了当上院士,个别人不惜学术造假,一些单位也整合资源为“产出”院士创造条件。

  给予院士学术荣誉和物质奖励,体现出了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但在潜在的现实利益面前,院士要学风正派、品行端正,要学术水平经得起考验。

  院士增选公示候选人相关信息,是为了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候选人学术不端、材料造假,但事实上,院士评选涉及专业领域,一般群众很难对其实现有效监督。而此次增选公示了具体的推荐人姓名与推荐渠道,更强化推荐责任,以保证增选的有效性。

  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学术团体提名,其目的是去除行政化,强调学术性。但是,提名推荐不能一推了之,理应“谁推荐谁负责”。提名者既要对候选人的学术水平负责,也要对其非学术表现,包括学风等负责。甚至,如果提名对象出了问题,还应承担连带责任。这样,提名者会更加谨慎,宁缺毋滥,有利于院士增选真正选出德才兼备之人。

  (谭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专题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TOKYO 2020
   第A10版:TOKYO 2020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提档升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院士评选,“谁推荐谁负责”
“饭圈”邪火该压压了!
苏炳添创造历史,凭什么?
美丽广州
差异化生存为互联网医院破局
中国女排精神,从不只是金牌
新兴运动课值得期待
让“聊托儿”无处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