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新产业新产品增长迅猛。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4%,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8%;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仪表等产品产量分别大幅增长81.1%、1倍、1.1倍。
此次疫情带来最大的挑战来源于服务业,而广州的服务业总体平稳,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力”。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5.8%。信息服务业方面,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统计)1-5月同比增长22.3%。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3.1%。
投资往哪里走?
市场需求回暖,面向高技术研发投资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广州投资保持高位增长,民间投资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5.24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全国(12.6%)、全省(15.8%)平均水平。
在重点领域的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7%,其中,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较快增长68.3%、31.9%、20.3%。民间投资增长43.2%,在粤芯半导体二期、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华星光电T9等重点项目带动下,制造业民间投资大幅增长101.5%。在这些项目中,粤芯半导体二期和华星光电T9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属于绿色能源产业,这些聚焦高新技术的投资,都将成为广州面向未来的重要资本。
重点项目方面,广州1540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共完成投资30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9.9%,超过时序进度9.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从细分领域看,城市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垃圾处理设施、三旧改造、土地储备项目完成投资体量大、进度快,全部完成年度计划的超50%,新一代信息技术类项目更是完成了年度计划的86.3%。
此外,全年27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50个,另有19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在新开工的项目中,既有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等提升广州城市枢纽能级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有华星光电T9、现代氢燃料电池等龙头产业项目,让人们对广州的未来充满期待。
活力从哪儿来?
市场主体增速再拔头筹,对外贸易乘势而上
经济的脉动与市场主体的活力总是息息相关。上半年,广州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6.02万户,同比增长60.7%,数量和增速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分行业看,全市18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保持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较快增长267.3%、208.6%、51.6%、32.6%。
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乘势而上,也让“千年商都”广州焕发新机。上半年,广州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5.8%,今年以来增速首次超过全省(24.5%)平均水平。其中,出口增长36.7%,是2010年7月以来的最高增速;进口同比增长12.6%。
下半年,广州经济走势如何?
从抓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加快补办因疫情而延期的各类展会,到用好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提振汽车消费……
广州将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继续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生产、扩需求,补缺口、增动能,做到“四稳三回补”,即努力稳定工业、投资、外贸以及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增长,推动消费、接触式集聚性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区域加快回补,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大力培育新增长点,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推动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