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6月18日至7月5日,18天,东莞快速妥善应对处置全国首宗高校新冠疫情,快速完成全市上千万人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及时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阻断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打赢了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首轮交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这次大考中,东莞还打了一场“心理战疫”——在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里,心理救援成为疫情处置的重中之重。
一场心理防疫大战拉开帷幕
6月20日和21日,麻涌镇先后报告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学生。包括该校在内的整个麻涌镇随即封闭管理。该校16000多名师生除近2000人转移至酒店隔离外,剩下14000多名学生被要求待在宿舍。
6月20日,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钟桂华、卢圳耿受市卫生健康局委派进驻学校。他们和学校自身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一起,对师生进行心理测评,对以往有用药的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排查。
6月24日清晨,上班路上的黎柱培接到通知,赶去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参加紧急会议。作为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东莞知名心理专家,从电话那头的语气中,他读出了紧迫感。
这一天上午9时,东莞理工学院知行学院执行院长苏亚玲也接到紧急通知,由她带领一支21人的心理援助团队前去增援。作为广东省知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一封闭,她就做好了准备。
而在这一天的下午,东莞召开的第五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巧利专门谈到了疫情处置中的心理救援问题,并公布了东莞市心理求助热线号码。18天内,东莞开了7场新闻发布会,多次注入心理元素,为全社会注入“心理疫苗”。
当晚8时30分,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暨市“6·18”涉疫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总指挥肖亚非等领导抵达学校,组织专家开会,专门研判涉及上万名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该如何开展。
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尹平,带领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团队赶来支援了;会议进行了半个小时,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范方教授团队也赶到了。
会议结束,专家们连夜行动。进行大规模心理测评,把高危学生找出来,让有限的人手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此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
此前进驻学校的钟桂华、卢圳耿已经联合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对众多师生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评。苏亚玲带领团队马上开展分析工作。6月25日凌晨3时许,第一批有高危倾向需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出来了。天一亮,黎柱培率领团队对重点学生逐个访谈。
更多的心理救援力量陆续赶来
6月25日深夜,汇聚省市、高校心理救援力量71人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集结完毕。东莞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中的第一支“心理专班”就在这样严峻的考验中成立了。这支队伍包括: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4人,华南师范大学3人,市第七人民医院10人,康华医院、东华医院各2人,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厚街医院各1人,社区精神科医生6人,广东医科大学20人,东莞理工学院21人。其中,广东医科大学20人的队伍,由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万崇华教授带队,超过一半是博士。
6月25日,心理救援热线开通,当晚就接到了40多个求助电话。依据学生心理危机紧急状况、产生原因等,心理专班又分成了几个工作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专家组制定《新华学院突发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及分级流程》和《新华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工作方案》,制定“值班制”“联动排班制”“心理查房制”“高危人群专人专册管理制”“动态心理评估制”等方案,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序进行。
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过往患心理疾病或曾经暴露出高危倾向的学生名单报上来了。学工帮扶组则以建档立卡的困难学生为重点走访对象,开展精准谈心谈话,排查出有心理危机风险但不在心理测评及心理周报重点关注名单上的学生。
这张心理危机干预的“网”越织越密。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明显感觉到,心理专家的焦虑减轻了,连日来他心头的压力也缓解了不少。
其实,心理专班并无经验可循,所有的应对方案都是在专家组的讨论、碰撞中产生。最终,专家们达成了一致:根据高危个体心理危机性质、状况,组建“三位一体”团队,即“精神科专家—心理咨询师—学工帮团队”,三层筛查,把防护网织密。精神科医生对因心理疾病引发的危机个体,采取主治医生+专家会诊治疗方式,予以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师辅以心理疏导;学工帮扶团队根据个体面临的具体困难,联动学校、院系、朋辈、好友、家庭、社会等相关资源。同时,按照“一人一案一团队”模式,制定个性化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至此,由精神科医生、高校心理老师、公安干警、政府工作人员高效联动的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学院封闭管理期间,每一层宿舍都安排人员日值夜守,24小时为学生提供关爱和服务。这个方法执行起来非常吃力,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非常时期用非常举措,“守楼”也就守住了学生的身心。
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疫情处置期间,东莞市副市长黎军几乎天天守在学校。全校全员核酸检测几轮结果都为阴性后,再进行检测时,她提出包含分时段、分院系、分楼层的“六分法”,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延长学生去进行核酸采样的路线,以此给学生适当放飞心情、释放压力的机会。
学生待在宿舍实在太久,借着做核酸采样的机会,让学生稍微活动下,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黎军和专家们在地图上设计线路,又实地查看线路,每一个细节都确保没有疏漏,确保万无一失。
学生经过的路上,隔一段距离就安排一个老师、辅导员,他们向同学问好,给予他们爱的关怀、关注。学生面对老师问好时,是开心地回应,还是漠视不理,这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漠视”很可能代表着学生情绪低落,心理状况异常。
一个个心理危机被化解
7月2日凌晨,一名学生因个人问题情绪失控。幸好当时学校已经构建起“守望员—舍友—班委—宿管—辅导员”五级联动机制心理干预防线,学校很快就得知了消息。
当时,苏亚玲正在与团队开会,复盘前一天的工作。得到消息,她来不及细想撒腿就跑,跑得太急把鞋子都磕破了。到了现场,专家组成员、学校老师、公安干警等都已一一就位,但是怕刺激到学生,不敢靠近。
苏亚玲轻轻进房,“孩子,宝宝,乖……”也许正是这句饱含着母亲般关怀的温言暖语,触动了学生的心,学生没有抗拒苏亚玲的靠近。这起危机最终被成功化解,这是此次心理危机干预中最惊险的一刻。
来自康华医院心理科的冯自攀常常想到这名同学,是她第一个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那名同学发布的消极言论。“直到现在,我仍庆幸之前面谈时从细微中发现了其手抖、胸闷等躯体症状,庆幸加了微信,庆幸那天正好我值班。”
每个心理危机的成功干预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那段日子,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7月5日,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正式解除封闭管理,为了让被重点关注的几名学生能尽快回家,学工帮扶组做了很多工作,联系家长解决现实问题。
不仅如此,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工作期间,学工帮扶组利用擅长学生工作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安全知识、团队精神和感恩等四方面教育活动,汇集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分类整理形成39个“课程包”,为疫情隔离期间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供优质内容。
同时,结合学校户外活动工作方案,以学生户外活动为契机,在疫情防控规定允许的前提下,开展了“中医养生”运动操、“歌唱祖国”大合唱、健步走等运动类团体活动,以及“放飞梦想”“同舟共济”“与你共舞”等团体活动,为学生减压赋能。
7月10日,1000多名师生乘坐市委、市政府调度的51辆转运专车,从分布在东莞各镇的多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启程,返回校区。至此,在东莞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统筹指挥下,东莞“6·18”疫情处置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事后复盘,专家组的每个成员都庆幸,“每一天都在做艰难的抉择,幸运的是每一次抉择都正确!”省教育厅已要求将本次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与经验在全省推广,专家团队正在进行总结、提炼。
“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的介入,心理援助通道的畅通,是此次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疫情处置的转折点。”市委副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办主任白涛总结。范方对此深表认同,他是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
“对于年轻的学子来说,我们最关键的是给他们播种信念,有信念的人,面对挫折是不会趴下的,摔倒了也一定能站起来。”苏亚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