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从生存型迈向发展型
百姓生活更加健康富足
20世纪70年代,年均收入1370.72元;
21世纪第一个10年,年均收入65602.51元;
2020年,总收入167705.40元,是1977年的151倍……
这是80岁大连市民安邦才自1956年以来记录在家庭“小账本”上的收入变化。
不断攀升的家庭收入,也对应了生活物品的迭代更新:电视机换了4茬,电冰箱换了3茬,电脑换了2茬……
小小账本上,两条跃然向上的家庭收支曲线,透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折射出中国亿万家庭几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很低: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1978年仅为17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果惠及亿万家庭。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生活品质日益改善。1956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饭桌上,食物种类多起来了,营养更加丰富。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09公斤,目前达到474公斤;1949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仅为4公斤,而2019年达到近27公斤。
小康生活的底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从无到有,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普及和升级换代,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不同时代结婚“三大件”代表着生活水平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20世纪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
20世纪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摩托车、电脑……
如今,各类家用电器在城乡居民家庭普及,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
2020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7.1辆,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8部,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17.7台。
不仅吃饱穿暖,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巨大改善。1978年,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只有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而2018年则分别达到了39平方米和47.3平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食品、服装、家电、住房、汽车等商品消费“排浪式”扩张浪潮。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舒适,消费从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内涵变得丰富,在国家发展蓝图里奏响幸福的乐章。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逐梦共同富裕新征程
蓝天白云,椰风海韵。
启动建设一周年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久前迎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从服饰箱包到美妆精品,从珠宝钻石到游艇汽车……
透过消博会的窗口,中国大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新时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生动写照。
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中国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
今天的中国,创意、环保、低碳、健康、安全正成为新的消费关键词——
从滑翔伞、跳伞、热气球到潜水,从探洞到登山……冰雪旅游、体育旅游、体验式旅游等个性化旅游方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
政府对公园、绿地、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不断加大投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41.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占全球网民20%左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小镇青年”“银发一族”“Z世代”等消费新群体快速崛起,14亿多人的中国大市场成为提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所在。
面向未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引导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
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新征程上的中国消费之变,彰显“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本色。
展望“十四五”,我国民生福祉将达到新水平。届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