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城市更新“交响曲”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渐入高潮。
犹记2020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行动方案》及作战蓝图,吹响了“力争两年、确保三年”完成全区66条重点旧村改造项目拆迁任务的号角。
奋战一年后,该区交上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累计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1亿元,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城市能级正提档加速。“十四五”大幕初启,今年上半年黄埔区的城市更新各项指标数据继续领跑全市,连续四年在全市“三旧”改造工作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重担在肩,“赶考”路上不停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抢抓“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机遇,聚焦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持续围绕“学党史、办实事,城市更新助推老城市新活力”这一主线,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文/何瑞琪、缪璟
案例1:文冲旧村改造项目
文冲石化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万科集团合作开发,项目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范围内,总用地面积51公顷。改造以文冲历史人文为基,自然水系为纽带,结合现代城市理念,打造商业、自然、文化共融的高品质综合居住区。2021年2月项目实现整体清零,进入复建房全面建设阶段。
案例2:大塱旧村改造项目
大塱旧村项目由保利集团合作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63公顷,包括旧村19.5公顷、集体留用地28.5公顷、政府储备用地15公顷,通过土地置换腾挪规整,实施“政府储备用地-集体留用地-旧村改造”联动改造开发,加快旧村改造,强化产业导入,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
政策创新:城市更新10条从1.0迈向3.0
城市更新,行之甚难。改造周期长、审批要求高、投资金额大和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处处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下好城市更新“一盘棋”,需要深思熟虑、政策先行。2019年9月重磅出台的“城市更新10条1.0版”,就是“蝴蝶扇动的一双翅膀”。其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首创“快批、快拆、快建”工作机制,大力破除建设审批环节繁复的“死结”,推动审批流程从60项压缩为3项,审批时间最快将从1年半压缩到3个月,打响了先行先试“头炮”。
沙步旧村2020年3月批复实施方案,2021年5月签约率达到98%,2021年7月封顶首期安置房,从方案批复到建设封顶仅耗时1年半。
毫无疑问,城市更新是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基于黄埔区改造规模总量大、拆迁攻坚力度大,新问题、新情况问题不断涌现,必须及时反思、梳理、研判、总结。2020年该区施行“城市更新18条”2.0升级版,便是“摸着石头过河”,深入展开广东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的成果。
城市更新的推进永远在路上。在今年6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侯奔透露,“城市更新3.0版”正在制定中,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现从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从房地产化向产城融合转变,从主要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与速度并重转变。
从1.0迈向3.0,政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的“黄埔模式”令人期待。
风险防控:“大浪淘沙”留下优质合作企业
全面提升旧改项目的审批效能,不仅要快,更要稳妥。
快,是因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需要更加高效为城市发展腾挪空间。为此,该区建立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三级审议会议制度,按照“技术把关、复核协调、审议决策”进行三级分层审批,通过责任分解、目标分级,全面提升旧改项目的审批效能。
据统计,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区共有4个旧村项目实施方案经区政府批复,区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66个项目中,已累计完成批复改造方案20个,已通过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一级会审议14个,累计已批已过会项目占比52%。
稳,是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提升旧村改造的依法行政水平。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很早就把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和敏感环节,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研究,及时编制研究合作企业引入退出、村集体决策事项表决实施、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等三个指引,相关规范要求将纳入城市更新3.0版中。
“谁都不希望改造停滞,所以开发商的实力很重要,我们希望引入有信誉的开发企业参与合作改造。”正进行旧改的知识城某村村委负责人表示,这也代表了许多村民的共同心声。
一方面是“引进来”,通过强化资金监管、公开平台择优等方式,让优质企业尽早获得合法身份参与旧村改造工作;另一方面是“退出去”,对在旧改推进过程中出现拆迁建设严重滞后等等重大问题的项目合作方实行清退,“大浪淘沙”留下真正能干成事的合作企业,切实维护村集体和涉改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悉,2020年以前,全区仅有1个旧改项目正式引入了合作企业,而自拆迁攻坚行动启动至今,已有15个旧村项目相继引入合作企业,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村民自愿、企业参与”的互利共赢合作模式,通过建章立制、查漏补缺,推动全区城市更新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建设提速:创新提出“首开先建”模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保护传统、面向未来,旧村改造需要以珍视之心保留城市的记忆。同时,也要加快建设的步伐,及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突破“拆得快建得慢”的瓶颈?黄埔区坚持深化运用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审批“流程再造20条”,迅速出台城市更新项目首开区选定与建设工作指引,创新提出“首开先建”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黄埔区对于“首开区”有严格的界定。具体而言,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量平衡”的原则,允许符合“上层次规划、已过会审议并属于安置区或公建配套”三个条件的地块才能作为“首开区”先行动工建设,这意味着最先开工的项目一定是与民生福祉最为相关的安置区或公建配套。
细数黄埔区的旧改项目,不仅兼顾拆迁精度和人文温度,而且关于建设速度的纪录总是在被不断刷新。2020年6月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黄埔区城市更新项目逢“8”已累计开工75个,开工面积约809万平方米,总投资909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安置房8589套,共109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已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约2.9万套,共281万平方米,其中计划2021年底前交付安置房1.2万套,共119万平方米,未来三年预计建成安置房7万套,共650万平方米,惠及21万人。
诚然,速度不是旧改项目唯一的衡量标准。“首开先建”除了带来安置房建设吊塔林立、机器轰鸣的提速,在旧村中统筹配建的公共服务资源也紧随其后。比如沙步旧改在教育配套上,除沙步小学外,规划新增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所、小学1所、幼儿园6所。截至目前,全区更新项目已建成教育、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约50万平方米,新增学校15间,学位16450个。
发动引擎: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城市更新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之一,目前正全速推进。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在项目批复总量、开工面积、拆迁进度、投资金额等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位居广州市首位,形成领跑“黄埔速度”。
2020年,该区旧村拆除面积1490万平方米,当年拆除面积占过去10年的78%,总量超历年总和,创历史之最。2021年,这里“火力全开”。1至6月,拆除旧村8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占全市总量的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同比增长240%,占全市总额的34%;完成商品房销售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6%。城市更新各项指标数据继续领跑全市。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过去一年,黄埔在推动产城融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收入三个方面都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在产业效能全面释放方面,预计全区改造后能提供产业载体30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产值将达200亿元/平方公里,为改造前的4倍。
城市更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区共启动66个老旧小区和1个历史文化古村微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在广州市2019、2020年度综合评估中被评为A级。
更重要的是,群众收入稳步提升。大塱旧村改造完成后,村集体年租金收入将高达2.4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可由原来的6000元增至12万元;沙步旧村项目复建商业地块,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将近1亿元。
6月29日,在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动工暨重大项目签约竣工投试产活动中,2020年以来参加全区奋战500天“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的50个“老”项目与当天集中动工的50个“新”项目一道,共同奏响“城市更新曲”最强音。
这是一份黄埔过去1年以来拆迁攻坚的优秀答卷,同时也是黄埔对下一步城市更新工作发起的冲锋号。接下来,该区将为实现“五年大变化”、擘画“万亿制造计划”的美好蓝图抢出时间、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