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可能是时尚行业里有着最为严谨面貌的领域了。平时大家关注得多的可能是机芯,是材质,是设计……实际上,每一个功能性腕表的背后,几乎都藏着人类对某一个领域的追求,例如潜水腕表之于海洋,计时码表之于速度……正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在飞行腕表的背后所藏着的,是人们对于天空的梦想与热爱。更重要的是,从趋势上看,飞行腕表所具备的要素极大地契合了目前的腕表流行趋势,值得期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乐乐
飞行,推动腕表的重要力量
1904年,当时时计的主流还是怀表,著名巴西飞行员阿尔伯特·桑托斯·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试图驾驶他的全新Santos六号飞行器环绕埃菲尔铁塔一圈,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原地,然而最终这位充满冒险精神的传奇飞行员失败了:在空中由于操纵飞行器没有机会查看怀表的他被告知,他的成绩比规定的时间超出了40秒。在这之后,其挚友路易·卡地亚为他创造了Santos腕表——这是公认的第一枚专为手腕佩戴设计的腕表,解决了飞行员看怀表的困难。时至今日,关于谁是首个飞行器发明家的争论尚未结束,但Cartier Santos却毫无疑问地成为飞行腕表的起点,尽管以现在的标准来看,Santos比起真正的飞行腕表差距还不小。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航空业也开始进入黄金时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飞行员在跨昼夜的长距离航线上就需要以更精准的一系列数字,来辅助进行导航与测速。当时著名的飞行员查尔斯·连拔(Charles Lindbergh)对所用的浪琴表进行了改进设计,直到1931年,浪琴制作出符合林德伯格要求的“时角表”。此款腕表配备了可以用表盘进行换算的飞行滑尺,可以通过时速、高度和距离互相计算所需要的飞行数值。
而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崛起,国际航空业蓬勃发展,各种跨时区、跨昼夜的航线也陆续出现了。为了解决从业人员及乘客准确掌握时间的需求,泛美公司向劳力士公司请求研制一款跨时区使用的计时腕表。1955年,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腕表推出,它在传统大三针的基础上增设了一根时区指针,配合24小时的红蓝双色表圈(俗称“百事圈”,借指采用了类似百事可乐的红蓝配色),这便带来了“两地时”功能腕表。
总的来说,与飞行相关的腕表由于环境差异,防撞、抗震、防磁是基本要素。而在视觉上,要求方便读时,所以表径一般较大,同时表盘与数字时标色彩反差较大,许多还具备夜光物料方便夜间读时。因此,可以说,在今天腕表已经逐渐脱离了它明确的功能属性,成为一种配饰的时候,飞行腕表的许多设计都切中了去性别化、用色大胆的腕表流行趋势。它始于飞行,却又可以忠于日常。
关键词:大表冠
大表冠可以说是在现代飞行腕表中最具标志性的设计了,几乎所有自称飞行腕表的时计都会配备。其主要的场景需求是当时飞行员在飞行时需要佩戴手套,大表冠方便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表冠对腕表进行调校。
关键词:飞行滑尺
实际上,在如今的飞行条件下,已经不需要通过腕表读数来辅助导航了。然而,表盘之上飞行滑尺的设计,代表着飞行腕表能够到达的机械高度,单纯从设计上来说,也有着浓浓的复古味道。
关键词:两地时间
随着现代商务的发展,“两地时”腕表已经成为商务精英的最爱,当然醒目的表圈吸睛效果不错。但是不要忘记,两地时间的功能,说的就是原出发地时间以及所在地时间,从钟表技术历史上看,它最初就是为迎合飞行员的要求而研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