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SZ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深疾控提醒:切莫贪吃“免费”蘑菇

野蘑菇看似美味,但潜藏巨大危险。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轩慧 通讯员深疾控摄影报道)深圳时下进入多雨夏节,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小区绿化带、路边草地、菜地里等离人近的地方生长的蘑菇,看似美味可口,难免引来不少市民的“垂涎”。近年来,陆续有市民因采食路边的蘑菇而发生食物中毒。

  深圳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采食野生蘑菇存在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害生命健康。毒蘑菇的鉴别需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仪器。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唯一方法就是不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据悉,深圳市民周某在小区散步时发现绿化带内长有蘑菇,采摘带回家中制作晚餐。食用4小时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后被送往医院就诊。周某经医院治疗,无生命危险。疾控人员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及生物样本采集,结合患者描述,锁定可疑食物为晚餐食用的野生蘑菇。根据周某的描述,疾控人员在其所居住小区采集到了同样的野生蘑菇,送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经检测鉴定,该蘑菇为青褶伞。

  据悉,青褶伞集中出现在6月至10月,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也是中国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仅2019年-2020年,在全国至少引起209起中毒事件,437人中毒。今年截至6月10日,该种毒蘑菇至少造成全国15起中毒事件,24人中毒。主要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

  民间鉴别方法无科学依据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难以辨认,预防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要采食。华南地区气候潮湿,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横纹肌溶解型5种类型。野生毒蘑菇的鉴定需要专业人员借助实验室的专业仪器。

  民间流传鉴别方法,例如:“颜色鲜艳的,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等说法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不能区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此外,对于食用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如果疑似毒蘑菇中毒怎么处理?

  一要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二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ml-10ml一次,然后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要及时加盖毛毯保温,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此外,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要闻
   第A7版:专题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时尚·揾食
   第A15版:汽车
   第A16版:地产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多方联动守护布氏鲸
罗湖“新风景”等你来打卡
深疾控提醒:切莫贪吃“免费”蘑菇
最大“老鼠”在深圳顺利产下六只幼崽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