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海珠这片热土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在这里传承,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此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陈复烈士、卫国尧烈士的英雄事迹代代传诵。
一百年来,欣欣向荣的城市脉搏在这里跳动,娓娓动听的广东故事在这里上演。海珠区从西到东,两条大道折射着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区的担当作为,从老工业区迈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坚实步伐一路向前:
6公里长的工业大道,镌刻着新中国工业崛起的红色印记:广州第一条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这片土地曾经汇集着最前沿的技术、滴灌过最滚烫的汗水,引领着广州产业的变迁。
6公里长的阅江路,透视着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勃勃生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这里将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人工智能激发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作为广州南拓的“桥头堡”,海珠区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片区功能发生了从老工业区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大转变,实现了老城市新活力的巨大飞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奋力打造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
文、图/廖靖文
新气象:
凝心聚力学党史 知行合一办实事
启用广东首条检测样本无人机配送航线,节省2/3配送时间;移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车驶入海珠大型住宅小区,为近万名居民提供接种;送餐机器人为隔离群众配送生活物资;还有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医院等重点场所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一件件科技战“疫”法宝成为海珠疫情防控“利器”。
面对本轮本土疫情,海珠区依托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优势,发挥辖内高新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攻关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对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因时而变让群众不愁。
海珠区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和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医护队伍紧急集结出征,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迅速响应,昼夜兼程完成全区185万常住人口全员核酸检测,及时阻断传播链条,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新使命,新作为,新气象。海珠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确保把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落到实处。一场声势浩大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行动在海珠区扎实推开,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学习宣讲入脑入心,强化“一十百千万”宣讲矩阵(一个专家理论宣讲团、十支先锋宣讲队、百名领导讲党史、千名支部书记讲党课、万名学生讲感悟)深入机关、企业、社区、校园、红色遗址等,将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全区6.5万名党员。
精心策划制作《海珠区党史学习教育百本口袋书》,口袋书内容围绕重要论述、党史知识、红色记忆、红色人物、红色阵地、红色电影、好人故事、海珠名片、红色景点、创新海珠10个方面,放置于各新时代驿站、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政务服务中心等场所供党员群众免费取阅学习,以 “微教育”形式为党员群众搭建更加便利的学习平台。
积极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依托海珠发布微信公众号,创建全市首个非公党员量化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广州市海珠区互联网党校”,着力破解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学习形式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情况难以考核等问题。
打造海珠区中小学“学百年党史,做时代新人”线上学习平台,创新设计打卡式、竞赛式、体验式、教学式——“四轮驱动”学习模式,面向全区14万公办、民办中小学生家长及2万教师开放,促进师生、家长共学。
以科技赋能,针对流动党员和社区党员,联合中山大学研发全市首个社区“移动党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南石头街道围绕“中共南石头特别支部”的故事以及工业发展,多媒体展现红色奋斗历程。昌岗街道利用多媒体交互,情景再现陈复英烈纪事,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发挥琶洲试验区的技术优势,鼓励“两新”组织利用自身科技优势赋能智慧党建。
策划开展“百年印记”第五届“红棉杯”全国篆刻大赛、“学习强国”一站到底知识擂台赛、海珠湿地国际音乐节、“追寻足迹 学史前行”红色体育文化节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党员群众在活动中学习党史。
用心学党史、用情办实事,就要理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内涵、新诉求,并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海珠区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尺。一连串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着海珠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和温度:
全区征集140个民生微项目和1250个群众微心愿,已被全部认领解决;聚焦教育、养老、托幼、交通等民生焦点,新增20个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1025个学位,累计申办528张“家庭养老床位”;系统梳理解决琶洲地区公共交通接驳不便利等群众反映的难事烦事5000多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贴近民生、凝聚民心……
党史实践证明,只要不脱离群众,和群众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就能无往而不胜。学有所悟、以学促行,海珠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新活力:
“一区一谷一圈”三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珠江南岸,广州解放大桥西侧,挂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门匾的建筑静静伫立,近百年前,这里见证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往事越百年,奋进不停步。
珠江之畔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如火如荼的发展场景激动人心: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赫基国际大厦、复星南方总部(南地块)投入使用;国美等14个项目主体建筑封顶;丸美集团总部大楼、索菲亚全球发展中心、名创优品国际总部等项目办理基坑备案,年度新开工项目全部动工建设……
当前,海珠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一区一谷一圈”三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老城市再添新活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海珠全区新增启明星辰、中南钢铁等5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新开工项目9个,总投资1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全区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88亿元,增长20.2%。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的标准,抢抓机遇加速建设。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企业纷至沓来,看好广州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今年1-4月,琶洲西区39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7亿元,同比增长92.8%,实现税收11.3亿元,增长14.1%。截至2021年4月,琶洲实验室已部署研究中心19个,重大及重点研究项目56项。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建设展开新局面,编制《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建设工作方案》,谋划打造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示范园区,成立中大国际纺织时尚中心推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数字化思维有序推进商圈整体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建设稳步推进,洪德巷项目进场施工,筹办“公共艺术节”,依托海珠沿江公共空间,打造滨水艺术长廊。海珠文商旅体自主IP品牌的辐射力、吸附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聚焦“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海珠区牢固树立“起步就是冲刺”的观念,践行务实、高效、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以推项目,促动工,稳投资为工作重心,夺取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征程:
新时代驿站群绽放 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这座雕塑名字叫做《艰苦岁月》,衣着破旧的老战士在战歇时吹奏笛子,手抱长枪的小战士依偎在他身旁细心聆听,这是作者以浪漫的手法描写展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情怀。”在阅江路新时代驿站旁的碧道上,讲解员向现场市民介绍雕塑大师潘鹤创作的“红色雕塑”背后的故事。
海珠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在珠江碧道沿线全力打造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岛新时代驿站群精品工程。从广州塔出发,沿着阅江路由西向东,平均800米建设一个驿站,目前已陆续建成“新风尚”“财富码头”“琶洲”“新时尚”“会展中心码头”“会展东”6个特色新时代驿站,打造成一条特色党史研学路线。以“时尚+科技”的方式丰富展陈形式,通过“5G+8K”“触控电子书吧”“直播间”“AI机器人”等虚实结合的科技手段赋能,展示党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和时代价值以及海珠实践。
位于阅江中路北面、琶洲大桥西侧的“新时代驿站·会展东”与江畔碧道融为一体。驿站的外墙上,写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海珠区打造新时代驿站群的初衷和归宿。驿站贯彻“生态+科技”理念,以“老城市新活力”为主题,为市民群众提供休憩的港湾,同时展示海珠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屋面坡道满布5000个芦苇灯和生态绿篱,坡道中的水滴孔伸展出一棵凤凰木,广场上放置雕塑大师梁明诚的作品,白天晚上各呈现别致的风景。6月30日晚正式开放后,这里迅速成为市民的全新热门打卡地。“在珠江边优美的环境中,多了一个这么有美感的建筑,还能让我们歇脚充电,这是一件民生实事,点赞!”在江边跑完步,来到驿站休憩的李先生说。
毗邻广州塔、地处财富码头东侧的“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外观设计以“红船”为理念,犹如一艘屹立珠江畔的新时代红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驿站以文化传承展示和便民休憩为主,室外摆放着雕塑大师许鸿飞的代表作,室内展览区首展推出“红邮寻踪 学史力行”红色邮展和“百年印记”全国篆刻大赛优秀作品展。非遗展示展销区首展以岭南非遗文化和跨珠江人行桥的文创产品为主,体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文创传承。登上二楼户外观景平台的便民休憩区更可将广州滨水美景尽收眼底。
“小驿站有大能量”,走进位于广州塔售票大厅南侧的“新时代驿站·新风尚”,充电池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寓意新时代赋予新动能,也体现新时代驿站是引领文明新风尚的能量站。这里是海珠区率先在全市探索打造的“小成本”装配式驿站,也是全市首个多功能志愿者小屋“样板间”,并通过科技手段精心打造。外立面打造“信仰”小剧场,定期展播红色电影和虚拟主播讲党课。内部开设“初心”小书房、“文明实践”小课堂、“幸福时光”小邮局。“志愿服务”小家庭自4月23日运营以来服务群众近万人次,已成为广州地标建筑服务群众的一个新亮点。
在广州的城市黄金地带,“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群次第绽放,6个驿站串珠成链,构成特色党史研学线。人们在这里感受城市发展的强劲脉搏,更重温红色记忆、汇聚红色力量。
新时代驿站群是海珠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5+N”新时代海珠红色阵地的缩影。“5”是指南华西街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点、潘鹤雕塑艺术园、卫国尧烈士纪念馆、陈复烈士墓党史学习基地、环岛新时代驿站群。“N”是指依托海珠区所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遍布全区大街小巷。“这些家门口的红色研学阵地让市民出门见学堂,随时学党史,特别是能够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红色教育,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市民吴芳芳参观后说。
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海珠正在鼓起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迈进新征程。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
展望2035年,海珠区将全面提升作为广州国际商贸门户、科技创新核心支点、教育医疗区域中心、水陆综合交通廊道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的功能,琶洲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广州第一方阵,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城区功能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经典魅力、时代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