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参加工作,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据《求是》报道,习近平同志2009年4月1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期间到了焦裕禄纪念园,瞻仰了烈士纪念塔、焦裕禄事迹展室,看望了焦裕禄同志的亲属,还去看了焦裕禄同志当年种下的泡桐树。与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更多时代楷模
雷锋精神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1940~1962) ,湖南望城县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雷锋精神。2014年3月4日,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2018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乘车前往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他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用实际行动诠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北部。上世纪50年代,从内蒙古高原南下的沙尘暴无遮无掩,频袭北京,而塞罕坝是必经之地。为阻断京津沙源、涵养水源,1962年2月,林业部决定在这里建立大型机械林场。从18个省市调集精兵强将组成了369人的建设队伍进驻塞罕坝。五十多载寒来暑往,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他们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书写了这段绿色传奇。
据《光明日报》报道,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肆虐地扑向北京城。
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的时间,将这片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为112万亩人工林海。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团结一心,英勇奋斗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阐释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