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亘古荒原创下奇迹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唤醒沉睡的荒原,开采“黑色的金子”,曾经“贫油”落后的中国在大庆创下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也缔造了可歌可泣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2009年9月,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他指出,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原油年产量只有十几万吨,石油生产成为“卡脖子”的难题。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的诞生。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油田被取名“大庆”。1960年2月,数万名退伍转业官兵会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奔赴大庆,在莽莽荒原上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
三年会战,诞生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王进喜曾担任钻井二大队大队长。“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些话是他说出来的,也是他干出来的。1960年4月,1205钻井队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但坚持留在井场。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这一幕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2019年9月26日,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大庆,旷野中钻井设备高耸入云。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代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激励着千万中国人继续创业奋斗、永不止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榆)
“春天的故事”写在神州大地
改革开放精神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回首40多年来风云变迁,没有任何事情能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波澜壮阔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璀璨,也没有中国明天的辉煌。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43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按红手印的方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信“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始终秉持开拓创新精神,进行了一系列从理念、实践到制度的创新: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引进、消化再吸收”到“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的中国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结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累累硕果: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200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
40多年来,中国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越来越多:从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东部沿海率先开放到沿江、沿边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全面开放,从提出并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成功举办三届“买全球、卖全球”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一跃成为开放型经济大国。
“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告诉人们,改革开放精神还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写下新篇章。
(节选自2021年1月3日《光明日报》《改革开放精神:“春天的故事”写在中国大地上》一文)
绝壁上抠出“人工天河”
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林州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河南省的林州市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件国家二级文物——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曾经使用的除险铁钩。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一炮炮炸、一钎钎凿、一石石砌,硬生生在绝壁上“抠”出一条千里长渠,将“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旗插上太行山巅。
“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4个月,就遇到了大麻烦。炸过的悬崖,山石松动,不时掉下造成人员伤亡,有人提议渠不修了。以任羊成为首的凌空除险队站了出来。“我第一个报名,并向同伴安排了‘后事’:万一回不来,拾几根骨头卷进铺盖里,放进棺材。”任羊成回忆说。
腰间系一根粗绳,别上铁锤,手持带有除险铁钩的长杆,任羊成等被人从山顶送到悬崖峭壁间凌空作业,有时要从70多丈高的悬崖上吊下,上不见青天,下面是滔滔河水。“先用除险钩去钩石块,钩不动的再用铁锤去砸,一定得把险石除掉,好让后面的人安全施工。”一次,吊在半空的任羊成被飞石砸到门牙,他掏出手钳一把拔掉,继续除险;还有一次,任羊成因麻绳磨断坠崖,正巧挂在一个树杈上,捡回条命。
就这样,十万名像任羊成一样的开山者,用近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双手刨出的太行山石可以修一条高3米、宽2米的“长城”,连接哈尔滨和广州。 (综合新华社电)
人民开创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特别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围堵封锁,边区军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创业,创造了陕北变江南的南泥湾奇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淘粪工人时传祥每天默默背着粪桶在大街小巷穿梭,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改革开放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不断追梦,勇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过3万人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工匠精神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火箭发动机焊接的中国第一人”高凤林、先后八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许振超等人,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制造”影响了世界。时代在变,奋斗底色不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每位奋斗者,追梦永不停歇。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