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谷文昌,原名谷成栓,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南湾村一户贫农家庭。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谷文昌随军渡海解放福建省东山县,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1955年起任东山县委书记。
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经过几年的拼搏奋战,177条每条宽50至100米、总长达194公里的林带,覆盖了东山大地。一个个荒沙村彻底摆脱了风沙之苦,人们生活在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红草绿的优美环境中。
东山岛地处福建东南海域,与大陆的最近距离只不过五六百米,但水深浪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他反复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与县委、县政府的同志酝酿讨论,毅然拍板:修一条海堤!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61年6月海堤竣工,天堑变通途,海岛变半岛的美梦终于成了现实。
在担任东山县委书记的日子里,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谷文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基层。东山的山山水水闪动着他的身影,村村寨寨留下他的足迹,在田头他与农民席地而坐谈生产,在村舍他与农民一道卷着土烟拉家常。全县四五百位生产队长,他大都能叫出名字来。干部找他汇报工作,群众找他反映问题,他什么时候都不烦,三更半夜也不嫌。
谷文昌严于律己,不谋私利,1964年,他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只带走两只皮箱、几麻袋杂物。群众送他一张木麻黄饭桌,他硬是退了回去。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享年66岁。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986年,东山县委决定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谷文昌堪称“四有”干部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文/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 图/资料图片
史来贺
让刘庄富起来
不做笨蛋混蛋软蛋
曾经的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是一片滩涂地,被当地村民称作是“鸟不落脚,兔不做窝,老鼠安家也要饿死”的不毛之地。1952年10月,被全村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史来贺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拍着胸脯说:“刘庄富不起来,我就是笨蛋;刘庄还有人吃穿困难,自己却丰衣足食,我就是混蛋;看着群众衣食住行上的难题解决不了,我就是软蛋;让刘庄几百户人家全富起来,就是我毕生的心愿!”
在史来贺的倡议带领下,刘庄村建起互助组,成立合作社,大家起岗填沟,拉沙压碱,动土200多万立方米,硬是把700多块高低不平的盐碱荒地改造成4块大方田。到1955年底,刘庄摘掉了“最穷数刘庄”的帽子。
温饱问题解决了,老书记还想让群众过得更好。史来贺带领大家办起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等村办企业,并规划建设了刘庄新村。
2003年,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劳模史来贺走完了他奋斗的一生,而今天的刘庄村村民已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文/据《经济日报》 图/资料图片
吴仁宝
不拿最高工资
不住最好房子
站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红底黄字标语:“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这是华西村第一代“带头人”、原党委书记吴仁宝的话,也是他一生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华西村稳健发展58年的“秘诀”。
1961年建村之初,华西还是江阴有名的穷村,地少人多,还被水洼河沟分割成1300多块。33岁的吴仁宝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华西村民制定出“十五年规划”,只用了7年时间就改变了华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无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还是新世纪“育人”,吴仁宝始终本着从人民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吴仁宝为村庄积累了百亿元资产,为村民盖起了欧式别墅,可自己坚持住在上个世纪70年代盖的平房里。他还向全体村民承诺: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
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
文/综合新华网、《经济日报》 图/资料图片
毛相林
要做当代愚公
凿出绝壁天路
毛相林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大家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毛相林邀请市县农业专家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
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文/据《人民日报》 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