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州人民不断创造辉煌。2013年至2020年,广州GDP年均增长7.3%,到2020年GDP突破2.5万亿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老城市激发出新的活力。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原因或可从一句“我是党员”中寻找到答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广州持续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红色引擎推动资源力量充实到服务群众一线、战斗堡垒筑牢在攻坚克难一线。“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八个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化作了看得见的执行力、众志成城的凝聚力。
百年风华正茂,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继续奋进的坐标。全市3.9万个基层党组织、75万名党员,正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带领广州继续闯关、破浪前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申卉、徐雯雯
红色阵地在集结
“一根针”穿引“千条线”
广州全民战“疫”的日子里,在新闻报道对一线人员的采访中,“我是党员”是一个高频句。
自6月3日起,中共广州市委向荔湾区原芳村片区的9条街道派出10支驻街工作队,全市各级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加所报到镇(街)、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志愿服务达20万人次,在这场迄今全球城市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行动中,党旗始终飘扬在第一线。6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此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标志着“我国在应对Delta变异株在社区传播的第一阶段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这是一次关于基层党建在城市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启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八个字,正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化作看得见的执行力、众志成城的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体系,“一根针”穿引“千条线”,红色引擎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奠定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的基层治理模式。全市社区划分成19660个基础网格,按照“一网格一支部”“一楼栋一党员”原则,将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理末梢。与此同时,全市11个区还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12345政府服务热线、城市管理等平台,建设“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实现区、街(镇)、社区(村)三级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一体运行。
在城区,全市19660个基础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实现一张网格排查社区问题隐患。通过创新小区党组织组建和运行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小区治理。在职党员和单位党组织“双报到”工作全面铺开,为民服务。
在农村,村党组织对各项工作和各类组织的领导地位持续强化,1144个行政村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累计招收12806名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用知识推动乡村繁荣。通过对2759个村(社区)党组织的8轮“拉网式”精准排查、挂点整治,全市19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00%提前“摘帽”,白云区大源村更华丽蜕变为中国首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淘宝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州市上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新一轮《广州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实施。放眼下一个三年,广州瞄准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强化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等7大目标,提出30项具体举措,力争在农村党建、城市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和机关党建等关键领域开创新气象。
红色血液在奔流
学习实践大篷车“红”动广州
在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红色史迹犹如内容丰富的“教室”,红色历史提供着生动鲜活的“教材”。
6月20日,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98年前,同样是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闭幕,党代会闭幕式上首次唱响《国际歌》,这一传统也延续至今。距离中共三大会址所在的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不远处,广州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都是活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精神的一个缩影。
喜迎建党百年,截至5月,农讲所今年参观人数逾17万,较2020年同比增长304.5%。仅2月20日至5月8日,前往学党史人数便达1868批次、93000多人次。
“让无声的文物更鲜活地讲述革命故事。”农讲所副馆长雍玲玲告诉记者,他们以多种声音艺术为载体串联红色文脉,同步通过粤省事、粤政易、粤听APP开设手机小程序《红讲台》专区,让更多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听党史故事、学革命历史,为红色地标聚拢人气。
正如雍馆长所感言,党史故事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活泼形式来讲述,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4月27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广州日报社承办的全国首辆结合党史学习和为民服务的主题专车——学习实践大篷车正式发车,一场融LED户外展演、立式显示一体机、AR+VR沉浸式参与于一体的“移动智慧广州党建文化体验展”从此日夜兼程,载着学习宣讲大讲台、为民服务大平台、红色经典大看台、专题展览大展台、知识普及大擂台等5大“台”开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红”动广州。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全市3.9万个基层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辅导报告”等形式完成了全覆盖学习,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6万场,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受众达1500余万人次。“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名录发布至今,全市组织近万场次参观学习,吸引30余万人次党员干部参与。
红色力量在绽放
资源力量充实到社区一线
“吴先生的厨房电线、插座、开关需要更新维护。马女士希望安装一个浴室门、一个房门……”越秀区光塔街党工委书记阮雄每天整理从社区收集的“双微”行动项目卡,记录好一个个微心愿、结对的心愿申请人和认领人。
小小的卡片背后,是今年4月广州全面启动的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工作“升级版”——党组织、党员“双微”行动。发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向镇(街)、村(社区)基层,广泛开展征集、认领和办好民生微项目、实现群众微心愿。目前,广州累计向全市党员群众征集“学子追梦”“安全屋”“金雁小学堂”等民生微项目2426个,已认领1534个;征集群众微心愿15768个,已认领10005个。
自2019年6月以来,广州共有27.9万多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逾3000个单位党组织向属地镇(街)报到,开展服务活动5.1万多次,参与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达79万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27万多件。市委组织部介绍,广州将进一步强化单位党组织与镇(街)的共建联系,推动“双报到”工作长效开展,让“工作在单位,服务在基层,奉献双岗位”成为基层党建新常态。
把资源力量充实到社区一线——广州发挥275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站、176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初步连结成“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群众家门口的红色阵地”遍地开花。
把响应机制覆盖到服务群众一线——广州在11个区、176个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指挥调度实体化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城市治理视线“下移”,健全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响应、接诉即办”机制,实现“一键呼叫、一键转办、实时响应、限时办结”。去年,全市各级平台累计承接办理呼应工单逾810万件。
把战斗堡垒筑牢在攻坚克难一线——广州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让基层“底气”足、“腰板”硬。按每村每年10万元,农村党员每人每年1000元拨付办公、服务、活动经费,让基层有钱办好事。向基层“赋权”,把党的建设、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市场服务等资源和职责下沉到网格,让“喇叭口向下”变“呼声向上”。
正是这种为民服务精神,催促着广州以解决群众反映的办事慢、办事繁、办事难问题为导向,通过整合党群、政务、市场、志愿服务等职能和资源,从点到面、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立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据市统计局调查数据,市民给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履职尽责情况打分提升到9.32分,其中打10分满分的占64.3%。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广州上半年新发展党员9000多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血液,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添了新动力。
数说城市发展
风雨百年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州人民不断创造辉煌,先行先试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历史性转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走过千山万水的广州,仍在跋山涉水中继续闯关、破浪前行。
7.3%
2013年至2020年,广州 GDP年均增长7.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和10.3%。
2.5万亿元
2020年,经济总量超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万元。
269.67万户
创业活力被不断激发,市场主体蓬勃发展。2020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69.67万户、企业158.43万户,“四上”企业32058户,创历史新高。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26家、总数达309家;“十三五”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28.3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35.8%。
19.4%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市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仍守住65%以上的关口,“十三五”年均增长7.7%。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超1500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19.4%。
第1位
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1位。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4、第5位。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跃居全球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