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章程)在这场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广州首创的社区疫情防控“三人小组”再次站到了抗疫最前线。据统计,目前广州已有社区“三人小组”3456个,人数达11272人,他们走街串巷、入户走访,日夜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构筑起一座座坚固的“疫情防控墙”。
“三人小组”的日常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近日,记者跟随天河区猎德街利民社区“三人小组”的脚步一探究竟。
“上午,我们需要对社区内3户居家隔离的住户检测核酸。”6月9日一大早,利民社区防控专员黎展乐、猎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主治医生霍敏慈以及猎德派出所利民社区民警刘警官等“三人小组”成员纷纷赶到利民社区居委会集合,在这里领取当天首轮的任务表以及防疫物资包。
在简短沟通分配好各自任务后,“三人小组”立即赶往附近某小区一户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家中。
“为避免引起街坊的恐慌,我们都是便衣出行,等去到目标住户的楼道再更换防护服。”霍敏慈边急步走着边向记者解释道,“我们待会要去的这户居民家曾有人去过重点场所,按规定要执行‘三天两检’。”
大家很快来到第一户居民的家门口。在过道上,“三人小组”迅速换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面屏,再套上鞋套,戴上医用乳胶手套……三人驾轻就熟,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
“请问有人在家吗?我们是来上门检测核酸的‘三人小组’成员。”霍敏慈轻轻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位戴着口罩的阿伯探出头来看了看。核对完信息后,霍敏慈拿出体温枪对他进行测温,“36.5℃,正常。”
“嘴巴张大,啊……”在霍敏慈指导下,阿伯摘下口罩,张开嘴接受核酸检测采样,几秒钟后,采样便完成了,霍敏慈将标本小心放入“微生物样本转运箱”中。
“阿伯,这段时间不要出门,有什么需求,尽管和我们说。”一旁的利民社区防控专员黎展乐上前叮嘱阿伯,并从防疫物资包中拿出体温计、口罩和酒精送给阿伯,“您坚持一下,等我们通知,我们后天会再来给您做核酸检测,千万记得别出门。”阿伯连连点头,不停地说着“辛苦你们了,谢谢”。
和阿伯告别后,“三人小组”又在走廊里迅速将防护服换下,并统一放置在随身携带的医疗垃圾袋中,只见三个人穿在里面的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刘警官笑着说:“今天还好,居民很配合,整个过程仅仅十来分钟就搞定了,很快。”
简单整理之后,“三人小组”又马不停蹄赶去下一户居家隔离的住户家中……
连日来,霍敏慈和队友们都是24小时待命,有时凌晨也会接到任务,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上7个不同的社区。“一天下来基本都要走上万步,多的时候要走2万步以上,每去完一户,为减少污染,我们都要立即换下防护服,收拾好后再赶去下一户,每次换防护服都是大汗淋漓,好在已经习惯了。”
大 石:一群“大白”忙“洗楼”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肖桂来、李波 通讯员丁山海、张忠明、卢晓韵摄影报道)在大石街大兴村封控管理区内,街上有不少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都是“三人小组”的成员,负责对封闭、封控区开展“洗楼”工作。“三人小组”逐户上门,登记造册,同时督促群众及时用手机上报相关信息,以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白鹤洞:抢救脑梗患者的“生死时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6月9日上午,荔湾白鹤洞街道社区“三人小组”接到鹤翔社区居民的紧急医疗求助,小组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生陈立宏,市公安局警官黄迪,荔湾区人社局党员邓卫星、黄嘉伟立刻上门,发现病人住在楼梯楼五楼,已处于昏迷状态。医生初步判断为脑梗,需要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经联系医疗部门,他们发现附近已无救护车可派。4位小组成员决定紧急调用荔湾区人社局在附近的公务车。在身着防护服且无担架的情况下,他们将病人从五楼抬至车上,小组成员将座椅放平,并将病人平放,由于七座商务车空间狭小,黄迪和黄嘉伟只能曲着身子坐在车尾厢中。大家立刻驱车赶往医院,经过一番辗转,小组成员最终将病人及时送到省中医芳村分院。因及时送医,病人经抢救脱离了危险,每个人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