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7日电 (记者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公布,在成都新津的宝墩古城遗址首次明确发现约4500年前成都平原最早的房屋竹构件,这种“竹骨泥墙”的建筑也延续到了三星堆文化时期。
宝墩古城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宝墩古城还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奠定了古蜀文明、“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也是研究三星堆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工作站副站长唐淼介绍,在年度考古发掘中,台地边缘倒塌的红烧土基址中发现了6枚碳化竹片。
“竹片出土的那一刻,内心是无比激动的。说了这么多年的竹(木)骨泥墙基槽式建筑,大多是根据建筑遗迹留下的痕迹推测。4500年前的碳化竹质建筑构件,最直接地证明了竹骨泥墙的存在。”唐淼说。
除此之外,本次考古发掘出土数以万计宝墩时期陶片及几十件石器,还发现疑似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遗迹,下一步将系统检测进行最终结果的确认。
唐淼认为,宝墩遗址的最新发现勾勒了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天府田园画卷。对了解长江上游史前人类生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