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艺术家乔平书法展将于6月8日-7月8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 “臻致堂画廊”展出。作为广州亚运会口号“一起来更精彩”的书法作品书写者,乔平的书法流传甚广,影响力大。同时,他还在文学、摄影、雕塑、盆景等艺术门类不断探索,样样在行。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对于书法应该有敬畏之心,因为汉字是神圣的、崇高的,我们应该怀着谨慎的态度去一丝不苟地书写,不能够亵渎。同时,他表示,对于中国书法,重要的是“溯源传承”而不是“无度创新”。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颂豪 陈运成
广州日报:所有书体中你最喜欢哪种书体?
乔平:中国书法中篆隶楷行草,我最喜欢行书。原因是行书书写速度快、辨识度高,和我们的手写体比较接近,很实用。
广州日报:这次展览将展出你使用颜真卿和柳公权书风创作的楷书作品。颜柳两体在风格上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乔平:颜真卿的书法雄浑、丰满、宽博、大气。柳公权的书法相对来说挺拔硬朗。他们共同的特点主张写字和做人一样,要心正笔正。
广州日报:这次主题展作品有什么特点?
乔平:这次书写的内容都是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主题,都是正能量的句子和诗词,主题非常鲜明。
广州日报:这么多年在学习书法的历程中,你自己的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乔平:我学习书法,始终坚持传统,坚持临摹书法史中的经典之作。我经常跟学生们讲,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书法研习者来说,还要加上一句“临到老”。这方面古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像明末清初的大家王铎,一天临摹一天创作,这个方法对今天来说仍具指导作用。
广州日报:你喜欢的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乔平: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他们在书法艺术上均有独到的一面,代表着中国行书的高度。我在学习王羲之的同时也学习颜真卿和苏东坡,吸收他们行书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在飘逸俊朗中融入古朴凝重。
广州日报:书法的传统和创新你是怎样认为的?
乔平: 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书法作品,包括许许多多的是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书写者,尽管显得很拙,但是很美、很率真,妙趣横生。因为他们不是乱来的,而是尽可能的符合美学、符合书写规范的。这些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人和事,就是我们的书法传统,值得我们学习。只有根植在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再谈创新。曾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超越古人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就拿你的字来说,你哪方面超越了古人?
所以我觉得要让我们传统书法代代相传,只有老老实实把字写好,在这个基础上那种空间关系,包括用笔的浓淡干湿、穿插避让就会自然形成,完全没有必要刻意为之。
广州日报:书法最高的境界还需要文史哲各方面的素养来支撑,你在自己创作中是如何实践的?
乔平:功夫在诗外。书法的素养我的总结就是三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文化修养,多方面的知识,甚至包括科学技术知识;二是艺术修养,凡是文学艺术各种门类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自认为自己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因为我对文学、表演、书法、美术、雕塑等我都喜欢,有这种艺术天赋的人,我都愿意结交,愿意向他们学习。艺术修养是触类旁通的,同根同源的;三是道德修养。字如其人,做人和练字对一个书法家都很重要,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唐代以后楷书一直居于书法的中坚地位。所有学书法不是从篆书隶书开始学,而从楷书学习,古人说“楷如立,形如走,草如跑”。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学楷书,就像人学站立一样的,小孩子先要站稳,你才能走,走稳了才能跑——这就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通过学习书法,就能够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哲理。
广州日报:但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书法史的字体的演变来看,从篆隶开始可能更容易入手,你怎么看呢?
乔平: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肤浅和片面的认识。从什么书体入手,要区别来看。如果一些成年人学书法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陶冶情操,就学隶书,在各种书体里面我认为最容易学的是隶书,而且能很快见效果。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关键是要让他把字写好,从楷书入手更合理。学习楷书的好处就是因为跟我们现代人写字实用性很接近,对于掌握字的结构、笔法、结体非常重要。一开始教他们写篆隶书的,既不实用也不现实。
广州日报:书法是最容易普及的艺术门类,你觉得大众怎么才能正确、有效地学习书法?
乔平:成人学习书法最好能够找到比较好的老师拜师学习。要坚持传统学习,走正路子,中国书法重要的是传承,而不是创新。对于古人,尽管我们学得有几分像,但还是要心存敬意,因为汉字是神圣的、崇高的,我们应该怀着谨慎的态度,去一丝不苟地书写,不能够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