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防控·亲历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小满
生活在广州已经很多年了,我喜欢广州的肠粉和煲仔饭,也喜欢虾饺和云吞面。住在西关,听惯了广州话,适应了黏黏糊糊的春天、夏天和秋天,觉得挺舒服。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没让我觉得有什么可紧张的,每天听从社区安排,按部就班,防疫和居家办公两不误。
22日通报风险等级升级以后,社区建了个大微信群,原本大家平日就是见面打个招呼,问候一声“你好”,现在变成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一家人。
有个姑娘不久前从武汉搬来广州。她的感想是,有了经验积累,这次应对突发疫情,各方面的准备都比较充分,第二天社区就有了物资供应,她说自己每天在家做饭,吃得很安心。
北方来的小兄弟,20日签约入住,21日赶上了疫情,一面着急回不了公司,一面又为家里还没拉网线犯愁,天天用5G自带网络让他有点焦虑。隔壁的邻居看见他在群里问询拉网,就给他蹭网,为了照顾他经常开视频会议,自己不用网络也开着机器。
一位当老师的志愿者每天不仅招呼大家准时做核酸检测,制作扫码视频小教程给社区不懂用手机的老人,还充当起了同楼层老人的知心姐姐,安抚老人的情绪。
眼镜城商铺的店主主动给社区工作人员送护目镜;参加过“非典”战“疫”的医生志愿者,线上给大家普及防疫知识;老师在家在线给学生上课,教育系统的志愿者帮忙联系学校请假、开证明;居委会指导幼儿园报名,帮社区的家长扫描资料。 社区之外,有的住户每天收到亲人快递来的水果;有公司给员工配送办公设备,还邮寄鲜花慰问;我也收到了远隔十几公里之外同事们的生日祝福。
就像一位阿叔说的那样,患难见真情,人人都付出一点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
傍晚,一抹彩虹映红了老西关的烟火人间。
明天,生活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