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建党百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圆桌会召开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

  建党百年 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发挥党校、党媒的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5月14日,由广州日报社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共同发起的“建党百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圆桌会在广报中心举行。来自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各区委党校及企业党校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聚焦主题、展开研讨,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建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策划:徐 锋  统筹:刘冉冉、张冬梅

  本版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冬梅、陈文杰

  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党建支撑

  丁旭光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领导人民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心用力把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落到实处,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无疑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大推动力和最坚实的基础。只有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建和各项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体系。

  从组织上强化党对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基层组织体系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提高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是我们党必须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需要各级党组织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提高自己,协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党组织嵌入到各业务系统,关键在于以党组织为核心形成各业务的力量聚合。基层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业务工作来开展,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业务工作开展,用业务工作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果,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聚合。

  从功能上保证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落实。要把高质量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在更深层次上意味着在党的领导下所实现的发展思路的大转变、发展本领的大增长、发展质量的大提升。党的基层组织作为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布局于各行各业和城市乡村各个部门,既是党的领导体系,也是党的工作体系;既是各个体系各个机构的组织核心,也是运作各体系各机构的主体力量,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准确把握自身功能定位、职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差异化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落实执行体系。

  从价值上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宗旨立场。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这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基层党组织作为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要将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点聚焦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使业务工作体现价值取向和宗旨立场,又要将党建与业务的有机融合点聚焦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上,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让每个基层组织都能创造性抓落实,对标最好最优的工作业绩,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各项工作、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

  努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社会主义学院

  林欣森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市社院”)牢牢把握“社院姓社”政治方向,发挥“联合党校”“教培主阵地”和“统战智库”职能作用,努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富有岭南特色的社会主义学院。

  教学方面,市社院每年与广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举办市党外处级干部进修班、党外中青年骨干培训班。承办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骨干、党外知识分子等各类培训班以及广州各区、各省市统战系统培训班。同时打造好实践教学基地(市内外及与兄弟院校互设),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科研方面,市社院在政党制度、协商民主、党派史、华人华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等方面已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承担了多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高端智库项目,参与了市社科规划重大项目。近年来,市社院每年至少主办或联合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主题涉及协商民主(2015)、统战智库建设(2017)、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2020)等。

  目前,市社院正努力建设广州市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中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理论研究中心(民营经济统战理论研究中心)、港澳台侨统战理论研究中心,进一步夯实统战智库基础。

  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武三中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广州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创造性构建并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既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有力保证,也为新时代探索党领导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广州经验”。

  一是市委加强对基层治理系统性改革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切入点,明确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政治责任;带动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优化服务功能。

  二是区委具体指导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各区区委坚持把领导基层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全区整体工作部署。

  三是镇街党(工)委统筹协调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镇街党(工)委领导的、共驻共建的基层治理领导体系、基层治理协商机制。

  四是村(居)党组织贯彻落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多元协商共治机制,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议事厅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

  陈独秀与广州的不解之缘

  李三虎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回顾党的历史,陈独秀是一位重要党史人物。毛泽东赞誉他是新文化运动“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从创建地方党组织到中共三大召开,陈独秀三次南下广州开展革命活动,并关心广州起义,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记忆。

  广州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广州第十中学校园里,有一栋正面挂着“党的光辉照万代”匾额的小红楼静谧安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第一个支部成立的地址。陈独秀三次南下广州,就住在这里。第一次来广州,《新青年》也迁至广州。第三次来广州时,中共中央机关随之也迁至广州“春园”。小红楼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劳一大”旧址纪念馆、“团一大”纪念广场和广州起义纪念碑,这些烙有陈独秀印记的城市空间,构成了一道道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风景线。

  永庆坊美丽蝶变见证城市发展变迁

  张学东 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常务副校长

  经过十余年有机更新,今天,永庆坊已旧貌换新颜,成为广州城市更新的典范,实现了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美丽蝶变。永庆坊的改造,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寻得平衡点,遵循旧城改造不大拆大建的理念,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进行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绣花式”微改造。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协同发展。一是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二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三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实现市-区-社区三级联动。

  永庆坊美丽蝶变,在传承岭南文脉中明晰方向,在创新模式中实现城市建设多元参与,在融合传统与潮流间迸发活力。永庆坊改造后逐步提升区域业态水平,形成了创客空间、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民宿、轻餐饮等多种业态复合共生的状态,焕发出新活力。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张庆玲 广州市委党校天河分校常务副校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河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逐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一是内部优化,着眼体系建设,大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商务楼宇“垂直社区”管理,开创基层党建新模式。有序推进阵地建设,织密基层党建网络,夯实党建服务根基。

  二是外部动员,凝聚多元力量,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搭建议事平台,扩大居民参与。创建“天河好人”品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数字赋能,强化技术支撑,精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信息集成共享,实现基层治理协同高效。

  四是服务为先,锚定群众需求,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群众点菜、党组织买单”方式,推动居民热切关注、真正需要的项目以最符合居民意愿方式落地。

  擦亮“泉湖石刻”党史教育品牌

  吴 仁 广州市委党校南沙分校常务副校长

  南沙区委党校发挥党校“主阵地大熔炉”作用,在泉湖水畔搭建起28块党史教育石刻,通过一块石头一个故事,一个时期一段历史,把党的重大历史事件说透,把历史人物讲活,让党员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擦亮“泉湖石刻”党史教育品牌。

  一是构建党史教育新阵地。设计打造“泉湖”(寓意饮水思源)、“心桥”(寓意党群连心)、“镜亭”(寓意以古鉴今)、“莲池”(寓意廉洁奉公),环“泉湖”布置28块党史教育石,记录红色简史,打造“石刻”讲故事的红色教育阵地。

  二是创新党史教学新模式。融合“红色、生态、艺术”的户外生态环境,采用情景再现、互动教学等模式,增强互动性;采取“过来听”和“出去讲”、“室外听”和“室内讲”相结合的方式。

  三是拓宽党史学习新路子。从实际出发,增加粤语教学,打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接地气的党课;采取开放式教学,开放周末预约时间,做到随时可来、来之即讲。

  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

  夏文生 广州市委党校增城分校常务副校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其历史逻辑,搞清楚中国近代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始终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党的百年历程雄辩地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打造党性教育“红色高地”

  郑志红 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副校长

  越秀区是全市革命史迹最为集中、红色基因最深厚的地区。越秀区委党校深入挖掘本区红色史迹资料,强化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引进课堂,打造现场教学红色精品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校教学工作中。

  一是在主体班教学中设置 “越秀红色印记”现场教学系列课。以越秀区红色史迹为基础,以革命统一战线史、工青农妇运史、改革开放史等红色主题概念策划、设计四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线路,把课堂设在纪念馆,将党的知识与越秀的历史相结合,使党性教育更为生动。具有越秀特色的党史、国史教育已逐步列为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党校各类主体班次的教学必修课。二是促进教、学、研一体化,教学相长。比如,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让学员以组为单位,以“行走中的党课”为主题,通过查找资料、撰写讲稿、现场拍摄等,激发学员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性、责任心。

  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筑牢制度性保障

  孙恺敏 广州市委党校黄埔分校二级调研员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推进“依规治党”的重视程度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章党规的完善和贯彻落实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重要制度性保障。党章党规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了基本规范;在规范党内思想、活动和行为上,政治规矩同样重要。

  党内法规和政治规矩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从不同的维度保障着党的全面领导,两者以共同的“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价值和“维护党内活动正常秩序”属性,内在统一于党的全面领导。

  我们既要通过党内法规有力地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稳定性,又要通过党的精神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保护、激发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正确道路和方向下的创造性。必须把遵循政治规矩和遵守党内法规统一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过程。

  白云深处强党建 全面治理引巨变

  熊奇家 广州市委党校白云分校副校长

  近年来,白云区加强党建引领,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创新社会大治理,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大源村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实现“蝶变”,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源村基层治理经验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坚持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白云区着眼实际,以党建为开路先锋,坚持探索、创新、改革,构建完备的40项改革制度体系、形成20项党建创新举措,打造“4+5+1”基层党建制度、“党支部建在经济社”、村社换届选举“六公开”等党建品牌,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就拿把支部建在经济社来说,我们打通了重点工作落实“神经末梢”,构建“区-镇街-村(联社)-经济社”四级领导体系,促进了白云区农村组织管理的新变革。

  打造“三位一体”国企党员教育阵地

  段华丽 广州国企党建学院执行副院长

  市国资委党委和广州港集团党委将广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广州国企深厚的红色底蕴结合起来,以“一学院、一讲堂、一展馆”打造“三位一体”国企红色教育阵地,开展特色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全国首家“国企党建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着力创建红色教育联盟,开设红色经典课题,开展红色体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党性锤炼大熔炉、党建培训主渠道”作用。

  创办全市首家“珠江红色讲堂”。深挖珠江两岸红色资源,把红色讲堂搬到船上,把红色资源串联起来,开展沉浸式红色体验教学,增强党史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筹建全省首家“国企党建展馆”。深度发掘广州国企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讲好国企红色故事,让杨殷、向秀丽等广州国企红色英雄人物故事深入人心。

  发言精粹

  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副校长胡彩萍:

  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是抓好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干部”的问题。加强村社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锻造高素质村社干部队伍,一是要用好区内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开展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村社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要严格绩效考核,督促村社干部担当作为;三是要开展全方位监督,确保村社干部健康成长。

  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副校长张科:

  从化区以“三坚持、三聚焦”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奋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交出了一份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从化答卷。

  “三坚持、三聚焦”的内涵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基层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堡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特色小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动能;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聚焦基层治理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副校长江杭章:

  党组织在广大城市、农村基层根基强大、抓地有力,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才能坚若磐石。花都区近年来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是党建引领来穗人员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群众这个治理主体的作用,创新基层党建,激发基层活力。二是基层党建向经济社一级延伸,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上三管齐下。三是党建引领产业社区治理新模式。当前,各类功能齐备、规模庞大的产业园区成为城市重要的空间载体。花都区秀全街党建引领产业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总结、提炼、完善。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珠江啤酒党校副校长王江红:

  珠江啤酒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宣传活动,启动红色文化云端传播新模式,让学习“触手可及”;突出基地优势,用好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珠江啤酒“绿色工厂”党员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讲堂”;开展集体学习、创新形式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实地找寻“红色记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通过多维度学习传播,将党史知识向每位职工、向广大群众传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米”。

  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刘文佳:

  党在农村社会基层中的组织力越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就能发挥得愈加充分。组织力提升的最好体现就是对于政治要素、社会资源、基层群众的整合能力、吸纳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的提升。

  民众认可度高,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更好落实,农民和农村地区才能共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要从重振集体经济上下功夫,熟练运用好各项惠农资金与政策,带领群众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目标,以农村党组织为纽带紧密党与群众的情感联系。

 
     标题导航
“建党百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圆桌会召开~~~
   第A1版:头条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经济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11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2版:创文特写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体育·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广州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