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化东风殷家庄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规划》通过广州市政府批准,并正式公布实施。这一有着约八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要打造成从化北部乡村旅游区的门户节点和综合型旅游集散中心,依托地铁14号线东风站及从化大道成为连接中心城区与北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重要节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
一片:殷家庄历史风貌体验片区。以传统民居集中的片区作为基础条件,打造殷家庄历史风貌体验片区。
一带:历史文化景观体验带。依托历史风貌区自然及人文景观,打造殷家庄历史文化景观体验带。串联西庄、南庄、土贝、东庄、文献里五片传统民居群。
三廊:三条视线通廊。打造三条视线通廊,让历史风貌区的景观价值得以延伸。
五心:西庄、南庄、土贝、东庄、文献里五个历史文化体验核心。以西庄、南庄、土贝、东庄、文献里五片传统民居群为基点,打造五个体验核心,发展特色商业、精品酒店、特色办公、文教体验等。
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建筑控高9米
殷家庄位于流溪河谷平原凸岸,南宋和明末多个氏族南迁聚居催生,至今有约八百年历史。殷家庄是从化地区依托河流和商业兴起、融合了广府和客家防御型建筑特点的多宗族簇团聚居的古村落;是典型的依托流溪河连通省城与从化商路建立的,因墟而兴的流溪河沿岸聚落。该村融合了客家围屋特征、嘉惠流派三间两廊单元和广府梳式布局的空间特征,前塘后林格局下多个独立组团并置串联,在空间上完整映射了黄氏-张氏-殷氏自东向西拓展的宗族演变历程。
根据规划,殷家庄历史风貌区保护范围共22.34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6.3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8.07公顷,环境协调区7.91公顷。整体保护以殷家庄祠堂、传统民居群为主要特征的古村落历史风貌街巷肌理与组团布局形态,包括村落内的水塘、农田、林地、禾坪、水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并保护古村落内的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如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新建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控制建筑高度9米以下,建筑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风貌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为古村注入新活力 打造多元旅游目的地
规划同时强调古村落风貌特征与功能业态的动态延续。规划提出的古村发展目标定位是:广州近郊活态展现广府与客家特色的岭南古村落。通过传统建筑格局和风貌展现广府与客家特色融合的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魅力;通过参与感强、体验感高的功能与活动提升古村落非物质文化吸引力;通过创新的保护发展模式,活化区内大量的传统建筑,注入新功能,成为功能多元的古村落旅游目的地。
同时,古村也是从化北部乡村旅游区的门户节点和综合型旅游集散中心。依托地铁14号线东风站及从化大道成为连接中心城区与北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重要节点;依托保存良好的建筑与空间肌理提供特色化的休闲、商业、观光等功能;成为从化中心区进入北部乡村旅游区的门户,并提供专业化、主题式的游客综合服务。
围绕麒麟古色主题,古村落内发展旅游、文化、生活、教育四大功能类型,以文化休闲、办公教育、旅游集散、餐饮住宿、商业商务五类项目为主导,打造门户型古村主题体验园,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交融的综合体验。
据悉,将分两期进行保护与发展建设工作,第一期为古村落西部的西庄、南庄区域;第二期为古村落中部与东部的土贝、东庄、文献里区域。
建设连片的精品酒店或民宿群
本次规划结构为“一片、一带、三廊、五心”。在保护和恢复历史风貌区传统建筑及格局的条件下,构筑殷家庄新的功能结构体系。
“一片”即“殷家庄历史风貌体验片区”,“一带”即“历史文化景观体验带”,“三廊”即“三条视线通廊”,“五心”即“西庄、南庄、土贝、东庄、文献里五个历史文化体验核心”。
空间上形成西面地铁站腹地以旅游集散、特色商业、餐饮零售等人员流动相对频繁的产业功能为主;土贝、南庄为连片的精品酒店或民宿群,提供会展、住宿等旅游配套;东面的东庄、文献里以文化休闲、教育办公为主;北面林田塘区域提供农业体验、生态休闲等功能,实现动静分区的产业功能落位。
交通方面,完善内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与换乘,增强内部交通可达性的同时降低风貌区内部的交通量。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小汽车停车场及旅游大巴停车场,风貌区内部通过公共电瓶车和步行参观游览,通过南北两个交通节点实现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的转换,缓解风貌区内交通压力。鼓励古村旅游以步行和公共电瓶车游览为主,逐步限制外部机动车进入风貌区内部的交通策略,延续古村宁静、古朴的特色与氛围。
规划范围内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依据人群需要和服务半径要求增补基本保障型设施31处;新增品质提升型设施15处,主要分布于古村落范围内,以新建建筑、修葺后的传统民居群作为品质提升型公服设施的空间载体,其他需要新增建设的公服设施,其建筑风貌应当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