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5月19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覃伟中当选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骆文智当选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还选出了新一任深圳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当天中午,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新一届市政府领导记者见面会举行。随后,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举行,新当选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覃伟中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了现场记者有关生态建设、教育保障、创新发展、深港合作、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提问。
谈深圳印象:
新星之城 宜居之城 创新之城 青春活力之城
到深圳工作快1个月,覃伟中在回答有关深圳印象的提问时表示,以前多次来过深圳,对深圳并不陌生,总体感觉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年轻时尚的城市,非常喜欢深圳。“来了都是深圳人”,这是深圳的名言。“能够到深圳工作,成为一名深圳市民,发自内心、由衷地感到自豪、光荣和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覃伟中谈到,深圳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全球瞩目的城市,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深圳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明星之城。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第五位,同时也是全球超大型城市。最近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刚刚公布,深圳有1756万常住人口,比十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700多万人口,增长数量在全国城市也是最多的。过去很多人春节期间回老家,但是现在留在深圳过年的人越来越多;深圳是一座环境优美宜居之城。有山、有海,空气质量好、绿化好,鸟语花香,是一座花园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
深圳的森林覆盖率将近40%,公园数量1200多个,而且都是免费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5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深圳也是一座年轻时尚的青春之城。深圳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深圳奋斗,五一期间东门步行街日均人数超过13万,深圳湾公园日均人数近10万,很多都是90后、00后,大家非常年轻、非常青春、非常时尚;深圳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深圳集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在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知名创新型企业,深圳创新创业要素比较齐全,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也比较适合创新创业,吸引了海内外很多年轻人来深圳学习工作、创新创业。
“当然,由于深圳发展快,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覃伟中说,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解决。相信通过全体市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谈生态环境:
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谈到生态环境问题,覃伟中说,去年深圳获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是副省级城市里第一家。深圳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大城市里是领先的,去年深圳PM2.5平均浓度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这个数字也是全国领先的。深圳的水环境也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过去五年实现了两连跳。
“但是,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深圳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他指出,接下来,深圳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在大气治理方面,重点是解决臭氧超标问题。去年深圳有3%的天数AQI超标,绝大部分是因为臭氧超标。要解决臭氧问题,首先要从科学上研究它的规律,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努力争取深圳大气质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深圳将继续提高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水平,确保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Ⅳ类以上,力争大部分要再提升达到Ⅲ类以上。
与此同时,深圳更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方面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谈教育:
基础教育要“数量”“质量”双升
关于深圳如何在教育保障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协同发展的问题,覃伟中表示,谋教育就是谋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过去五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占比接近7成,其中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教育支出的增速也非常快。过去五年,深圳基础教育学位增长了近30%。
数量上去了,质量怎么来保证?深圳重点是要完善、优化、提升四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做到义务教育国家足额保障、非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第二个体系是校长教师发展体系,校长很重要,幼儿园园长很重要,教师也很重要,我们将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第三个体系是教育教学研究体系。第四个体系是监测评价督导体系。这四个体系是一个完整闭环的体系。深圳的目标是要全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要“数量”“质量”双升,高等教育不以数量取胜,重点是高水平、有特色。
谈创新:
“深港穗”集群创新指数位居全球第二位
覃伟中认为,创新已然成为深圳最闪亮的名片。根据多家机构的排名,深圳的创新能力都位居国内外前列。比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学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深港穗”集群位居全球第二位。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深圳创新发展存在短板和不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和国内先进城市,包括国外领先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因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著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早期没有布局,所以在这方面有比较明显短板。
另外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深圳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对这些短板和不足,深圳市委市政府做了系统性谋划和部署,“十三五”期间,构建起“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产业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接下来,深圳将对创新生态链每一个环节不断完善和提升,比如基础研究,一是要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二是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更好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三是要充分调动龙头、高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办法,深圳要力争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谈城市治理:
打出规划、建设、管理“组合拳”
覃伟中指出,深圳高度重视推进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将主要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来发力。
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前一段时间,深圳高质量编制了面向2035年“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更好地保障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需求。
其次,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城市。特别是要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努力在有限土地上承载更多的人口、产业和经济总量。
举个例子,前海建设了片区集中供冷系统,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比常规分散供冷系统节能12.3%,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
第三,要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和法治化水平。
谈深港合作:
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
覃伟中表示,感谢香港长期以来对深圳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近年来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有力促进两地共同发展,比如说今年初,深圳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18条措施,涵盖了学习、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
香港的服务业比较发达,在服务业合作方面,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现在已经集聚了港企超过1.1万家,香港会计师、建筑师、律师等20多类专业人士在前海可以直接执业。香港也有若干国际知名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强,深港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开展积极合作,双方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目前在科研资金过境、科研样本跨境流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双方联合开展深圳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深圳河水质稳定在Ⅳ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