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时代文明之风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厚积薄发的精神力量

“广式文明”涵养一座城

市民游客在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内学习党史故事,学习红色历史。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
惠吉西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家们在活动身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叶伊闻摄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以最自然的方式在永庆坊交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摄

  去年,广州再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在省会、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有观察人士说,长年涵养城市气质,提升治理水平,为广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厚积薄发的精神力量。

  当前,广州正围绕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进一步深挖历史禀赋、集聚创新资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更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积累更强大动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信仰坚定

  “红色移动课堂”开到群众家门口

  巡回宣讲、党史展览、政务指引……广州依托28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把党史课堂开进街头巷尾。这一张“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网络,至今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近5.1万场,惠及群众近978万人次,打通了宣传教育群众、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截至5月8日,今年参观人数已超17万人,较2019年和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9.8%和304.5%。仅2月20日至5月8日,前往学习党史者就达1868批次、93000多人次。

  “让无声的文物更鲜活地讲述革命故事。”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副馆长雍玲玲表示,纪念馆以多种声音艺术为载体,串联红色文脉,同步通过粤省事、粤政易、粤听APP开设手机小程序《红讲台》专区,让更多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听党史故事、学红色历史。

  全国首辆结合党史学习和为民服务的主题专车——学习实践大篷车近日在广州发车,载着“红色移动课堂”穿过大街小巷,开到群众家门口。

  红色英雄城内,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作为大学生,应当牢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4月1日,31名来自暨南大学的优秀港澳台侨学生走进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回顾广州起义历史,重温革命场景,中国香港学生刘星星的一番话道出了港澳台侨同学的心声。

  崇德向善

  “好人工作室”倡导人人做公益

  这是一座以英雄花命名的城市,沉淀着令人崇德向善的基因。

  点燃一盏灯,可照亮一大片。目前,广州有257人次荣获“道德模范”称号,包括钟南山在内的20人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

  截至2月,广州选树各级身边好人2004人次,其中中国好人179人次,广东好人214人次,广州好人1611人次。借助道德模范的感召力和专业特长,全市建成32个“好人工作室”,既放大了模范好人的示范效应,又凝聚起人人做公益的引领力量。

  《广州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暂行办法》规定,全市各相关职能单位须尽最大可能协助解决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难,让道德模范“有德”也“有得”。

  漫步海珠区阅江路,行至高楼林立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一个集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于一体的公益“样板店”映入眼帘。120平方米的新时代驿站内有智慧党建区、智能健康管理区、便民服务区、政务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提供八大类共60项服务。自去年11月启用以来,新时代驿站累计服务党员群众3万多人次。

  “广州正探索在火车站、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临江碧道、白云山风景区、广州塔等公共场所开设驿站,编织起城市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中心城区有1662个文明实践阵地,平均0.5公里就有一个文明实践点。

  文化厚重

  城市留下记忆 人们记住乡愁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荔湾区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习近平总书记留下深情嘱托的地方。

  走进永庆坊,只见骑楼、故居、西关大屋林立,一转弯,潮流品牌、时尚咖啡店又出现在眼前,粤剧艺术博物馆与网红书店两两相望。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以最自然的方式在此交汇。

  老城市,老在底蕴;新活力,新在开拓。

  谈底蕴,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拥有2000多年的对外贸易历史。论开拓,广州多年被评为Alpha级别世界一线城市,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09家,跨境电商连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州也是一座红色之城。今年3月,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名录,为广大党员和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瞻仰红色革命遗址、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阵地资源和“活教材”。

  广州还是一座教育与文化实力并举的城市。这里集结了广东省80%以上的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全国第一;这里有60余座博物馆遍布全城,每5.2万人就有一座图书馆……

  放眼“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广州将擦亮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成为国际品牌聚集地、时尚潮流引领地、中国制造展示地、岭南文化传承地、消费创新策源地。

  和谐安居

  绣花功夫绘出文明生活“新模样”

  在“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广州再度名列前茅。幸福广州,从何而来?来自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深化“大城市大养老”模式,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和谐宜居。

  具有约80年历史的广州发电厂关停,广钢搬迁,国家督办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广州刀刃向内,为高质量发展啃下硬骨头。

  出门戴口罩、排队“一米线”、推广公筷公勺,明文禁止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这座城市以公约凝聚共识,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案件警情、刑事立案“双降”,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提升;礼让斑马线成为习惯、路口无人闯红灯;自助办证24小时“不打烊”……一座城市的文明,要安全也要秩序,要便利也要规范。

  去年创文期间,广州市各部门多措并举,尤其注重背街小巷、城中村、老旧社区、集贸市场等城市“里子”的整洁有序,破解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一系列绣花功夫精细描绘出文明生活的“新模样”。

  《广州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13项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去年出炉,调动起各领域的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满意

  城市治理答卷交由市民验收

  学党史、办实事,广州市党组织、党员“双微”行动目前全面启动,约75万名党员借助线下“群众微心愿连锁店”+线上“党员志愿服务网上超市”的创新平台,认领“民生微项目”、实现“群众微心愿”。目前,全市已收集2000个微项目、8700多个微心愿,号召各级党组织、党员主动承接认领,用力所能及的善举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自2019年6月以来,广州部署推动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单位党组织向属地镇(街)报到并开展服务的“双报到”工作。全市共有27.9万多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逾3000个单位党组织向属地镇(街)报到,围绕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加装电梯、扶贫助困、创建文明城市等开展服务活动5.1万多次,参与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达79万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27万多件。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城市治理的答卷,最终还要交由市民验收。市统计局去年开展了市民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看法建议专题调研,在覆盖11个区2008名市民的问卷中,高达91.2%和92.8%的受访者肯定了在职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回社区作出的贡献。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广州市政府财政透明度、市级政府网站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一,98.32%受访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效果感到满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2版:创文特写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体育·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广式文明”涵养一座城
第十七届中博会9月在广州举办
中国旅游日广州分会场活动开幕
广州电网自愈线路超5000条
广东警方强力打击涉银行卡犯罪
关于征求对《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实施情况意见的公告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