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似岭南古琴,如粤剧水袖,取花舟形态……

院士说桥:处处都有岭南元素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航拍图。
何镜堂手绘珠江两岸人行桥线稿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
何镜堂
丘建发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成了连接珠江两岸的新纽带,因造型创新,意义丰富,更成了花城广州又一个新名片。在设计师和建筑师眼里,人行桥的设计有何深远的含义呢?人行桥的建设挑战又有哪些?随着新地标的到来,市民的生活又会迎来什么惊喜呢?来听听昨日的现场发布会上,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精彩见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陈丽莉、许晓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苏韵桦、王燕、陈丽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

  人行桥会成为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相信,它会成为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记忆的一部分,广州历史的一部分。”在设计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多次提及他的经典“何氏”建筑理论“两观三性”——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何镜堂认为,该人行桥将成为一条连接城市南北轴线的重要纽带,还体现了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和新时代建筑的创新方向。

  近年来,何镜堂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这次何镜堂将“琴鸣绢舞、岭南花舟”的设计理念,融入了珠江两岸人行桥的整个设计创作过程中,处处透出大家熟悉的岭南元素——桥的平面提取了粤剧水袖的形态特征,桥拱融入了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桥面景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共同打造极具岭南特色的新花桥。

  “人行桥不仅是连接南北的纽带,还是人们休闲、运动、社交的理想场所。”何镜堂说,它以开放姿态环抱城市中轴,当人们在桥面行走时,步移景异、近中远景,层次丰富,形成朝向珠江核心景区的最佳环视观景面。

  城市建设应该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为此设计团队以人为本,对桥上的功能做了深入的研究,精细的设计。人行桥设置多条引桥,兼顾珠江两岸、海心沙、二沙岛景区设施等多向人流,充分对接并补充外围现有步行流线;桥面动静分区明确,分为东西两幅,东侧为主要的休闲观景区,西侧为快速通行区,可满足快速通过、跑步运动、自行车推行等多种交通需求。

  同时,沿步道设置连续的遮阳雨篷,营造人性化行走体验,可实现全天候、风雨无阻的舒适通行。桥面采用无障碍坡道、地面防滑处理,倒圆角防撞设计等人性化的措施。这里将延续广州城市客厅的空间活力,体现广州市民的生活品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珠江两岸人行桥项目设计负责人、主创设计师丘建发:

  它是珠江核心景区的一员

  “我们认为,它的定位应该超越普通的桥梁——它不只是一座桥。”作为珠江两岸人行桥的项目设计负责人、主创设计师,丘建发对于该人行桥赋予了更多的设计定位。

  “从城市规划角度——它是一条缝合城市南北轴线的纽带,它以一条弧线顺应广州城市的中轴曲线,串联起沿线的重要设施、景点,如广州塔、海心沙、博物馆、艺术公园等等,将广州中轴连为一体。”丘建发说,从城市空间角度,它是一个点缀城市客厅的活力场所,花城广场是广州的城市客厅,希望人行桥能够承载城市的活动,可以实现无障碍通行、旅游观光,甚至可以容纳小型的艺术表演。

  丘建发说,从城市景观角度,它又是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羊城新景。尤其是站在桥的中心位置,桥拱形成一个广州之眼的景框,将美景尽收眼底。同时,桥形曲线优美、轻盈通透,与珠江和城市天际线融合,成为珠江核心景区的一员。

  “从文化角度,人行桥则是植根岭南、借势湾区发展的创新文化名片。”丘建发说,珠江沿岸是广州举办重大市民活动的首选地,也是体现岭南生活特色的重要舞台。步行桥建成后可承载传统节日庆典,如观端午龙舟、赏国庆烟花、春节桥上花市等,打造岭南文化新名片。同时策划创意新时尚,结合5G技术设置未来智能影像,助力精彩纷呈的城市灯光节。

  在技术难点上,丘建发说,这是一座全三维曲面造型的艺术之桥。桥上除了拉索之外,主要线条几乎没有一处是直线,这在特大桥梁中是非常罕有的。为此两个合作设计团队投入了极大的努力,克服了非常多的技术困难,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共同打造珠江上最具公共性与参与性的超大尺度艺术品。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宁平华:

  将“艺术桥”铸成“创新桥”

  在宁平华看来,珠江两岸人行桥将成为广州市又一个地标性建筑,也是首座跨越珠江的市政人行桥,具有实际的通行功能要求。对于这座桥,建筑师赋予了它美好的造型,而怎么实现桥梁的通行能力、桥下通航及防洪等实际需求,则是宁平华所率领的市政院桥梁工程师的重要任务。

  “我院工作团队通过创新设计,克服了结构体系新颖、局部构造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施工控制难度大等关键技术难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超大跨度曲梁斜拱人行桥结构各阶段的静力分析、复杂节点结构设计、人致振动设计、抗风抗震设计、耐久性设计、接岸平台、排水防洪等诸多难点的攻关任务,在技术上保障了大桥各建设阶段的快速、安全地推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将珠江上的这座‘民心桥’‘艺术桥’铸造成‘科技桥’‘创新桥’。”宁平华说。

  宁平华说,该人行桥项目设计主要创新十项,包括了超大跨度曲梁斜拱多重组合结构体系、新型大直径型钢砼抗推桩、UHPC包裹钢箱混凝土组合结构、新型人行桥桥面铺装结构、大跨度曲线人行桥抑振技术等等。

  广州市城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强:

  它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1951年修复开通海珠桥以来,珠江两岸架起了越来越多的跨江大桥,但在珠江上建设跨江人行桥,这还是第一次。近年很多市民游客建议,建设一座连接海心沙、二沙岛和广州塔之间的人行桥,打通新中轴线的步行阻隔,提升两岸无缝游览体验。”在陈强看来,珠江两岸人行桥的建设,符合广大市民群众的愿望,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是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建设活力湾区的有效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他表示,人行桥将于6月30日前竣工开通,这将是珠江上的又一精品工程。人行桥的规划建设充分考虑新中轴线珠江两岸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它有四个突出功能:一是提高安全保障,在便民过江的同时,有利于海心沙岛、广州塔景区人流的双向快速疏散;二是提高环境品质,在打造两岸无缝衔接观景长廊的基础上,为市民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通行、观景新体验;三是提高城市活力,在提升花城广场、海心沙、二沙岛、广州塔整个区域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实现珠江新城CBD商务区向江南延伸、广州塔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向江北拓展;四是提高湾区活力,新中轴线不仅是广州城市客厅,也是湾区城市客厅,可以在海心沙、广州塔、人行桥上举办湾区城市乃至国际性的文旅及体育活动。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云:

  这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曲梁斜拱人行桥

  “我们坚持品质至上。发扬工匠精神,使出绣花功夫,既注重主体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更注重桥梁工程的外观、线条、色泽等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昨日现场,唐云对桥梁的安全充满信心,他表示,这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曲梁斜拱人行桥,具有主梁结构呈曲形、拱肋横向侧斜、桥梁跨度大三大特点,具有梁拱制作安装精度高、线形控制要求严、运输吊装风险大、施工水域及周边区域环境复杂四大难点,因此,该桥也是一座科技攻关桥梁。

  唐云举例说,由于桥梁拱肋约一万三千块构件形状尺寸均不相同,施工人员选用国内质量性能最优的拱肋钢梁原材料,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和BIM技术,确保节段间的完美匹配,并利用三维成像系统确保空间位置的精准对位,精确实现毫米级工程质量管控,达到质量和美观相统一,着力打造美丽珠江上的艺术桥。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桥建设过程中,广大参建人员与台风争分夺秒、同高温持续鏖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正是在这种拼搏与奉献精神的支撑下,各项节点目标才得以顺利完成,使项目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保“零投诉”、施工“零封航”。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牵头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

  人行桥自诞生起就代表全球顶尖水平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美术创作和设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曹雪说,他要向以何镜堂大师为首的团队表示致敬,他在广州生活20余年,看着“小蛮腰”广州塔从打地桩到现在走向了代表高远的城市审美观,如今,广州这座城市也有了平远审美意境。“今天何院士团队带来的这座人行桥,曲径通幽,没有一条直线,又带来了一番深远的审美意境。从高远到平远再到深远,丰富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

  曹雪细细品味这座人行桥:“人行桥一切都变得那么‘从容’‘谦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行桥其实在‘让’。在‘让’的过程中,和周边的环境融在一起。”曹雪认为,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在满足步行的前提下,除了造型之外,一定还在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做产品设计的人都知道,最难设计的物品是眼镜,因为要考虑的不是眼镜本身的造型,而是不同脸形的人与它的气质是否相吻合,所以这座桥真的是神来之笔。我们从各个角度去看,俯瞰时的曲线,就像是在开怀拥抱珠江;从正面看,像是一个英文字母大写的A。可以说,该桥自诞生起就代表全球顶尖水平。”

  曹雪认为这座珠江两岸人行桥设计巧妙,希望大家能从全新的角度和跨度,一步一步地去品味和欣赏。

 
     标题导航
似岭南古琴,如粤剧水袖,取花舟形态……~~~
   第A1版:头版
   第A2版:一桥连城
   第A3版:一“名”惊人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区街
   第A14版:今日人物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院士说桥:处处都有岭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