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广州使命担当

  红棉论坛26

  从百年党史来看,广州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又是一种精神的标签,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熠熠生辉。新时代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奋力谱写广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党上下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近日在广州市委党校共同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广州使命担当”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广州市社科联组织的广州学术季活动之一,也是广州市委党校第26期红棉论坛学术活动。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熊若愚教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研究员,广东省委党校教育长尹德慈教授,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源北研究员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德焱主持研讨会。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丁旭光研究员作会议总结。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对全体党员的一次深刻思想洗礼,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感悟践行初心使命;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在学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广州广大干部群众更加需要以全面、辩证和长远的眼光认清大势,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增强历史自觉,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州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知

  孟源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入认知。虽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为主,但是也不乏独立自主地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探索认知。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1923年到1926年三次到广州,在广州工作和生活的18个月期间,围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首要问题对革命力量、革命对象、革命任务、革命形式等进行了理论阐述,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成为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重要开端。

  关于革命力量的认知。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功;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领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农民的动员和组织,使动员和组织起来的农民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就是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谈到农民问题的正是毛泽东。在广州这段时间,毛泽东不但将农民问题作为一个“新问题”来提出,而且不断深化对农民问题的认知,形成了理论成果。一是初步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样,更多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农民运动上,认为“城市工作还忙不过来,怎么顾得上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向大会指出,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更少,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他得出结论,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的。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瞿秋白和蔡和森等人的赞同,被写进党的三大党纲,并制定了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决议案。二是驳斥了党内对革命力量认识的错误倾向。当时党内存在着只注意与国民党合作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只注意工人运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两种倾向。针对这两种倾向,毛泽东在广州撰写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的力量源泉问题。三是高度概括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在广州既参与了一些农民运动的实践活动,又注重在理论上给予农民运动以指导。在主持第六届农讲所期间,毛泽东十分重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带领学员到潮州和海丰农村调查实习,注重指导学员研究中国革命和农民问题。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高度概括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认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号召“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了决心,去做那组织农民的浩大的工作。要立刻下了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及实践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关于革命对象的认知。毛泽东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力量的认知经历了一个过程,同样地,对革命对象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是从中国社会性质出发对革命对象作出了基本判断。1925年,毛泽东第三次来广州,从“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性质出发,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革命态度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对象的基本判断,认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这些论述成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性质进行科学阐述和理论论证的重要开端,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二是从阶级属性出发对国民党右派“两面性”作出了基本判断。毛泽东在广州这段期间,更真切地把握到了国民党内部的思想动向,认识到国民党内存在分化的两派,即国民党右派分子反对革命,暗地策划反共、分共的卑鄙行径;而国民党左派,支持革命,主张“联共”“容共”。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把国民党右派的“两面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对国共合作的破坏及发动的反革命政变验证了毛泽东的判断。三是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明确农村革命最大的对象。毛泽东抓住了中国国情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地主阶级是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的根基,他认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外而帝国主义内而统治阶级,对于其地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求所以实现其压迫与榨取,则全靠那封建地主阶级给他们以死力的拥护,否则无法行其压榨”,进而明确“经济落后半殖民地革命最大的对象是乡村宗法封建阶级(地主阶级)”。

  关于革命形式的认知。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毛泽东曾经回忆说:“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1926年1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以《十二月二十日广州的反段大示威》为题,指出“民众没有武装的积极行动,是不能夺取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毛泽东还曾向学员指出,搞革命就是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会出乱子。武装斗争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者总是依靠赤裸裸的暴力来维持其统治,残酷镇压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党要领导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就必须拿起武器进行战斗。

  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只有拿起枪杆子,以暴力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彻底获得解放。毛泽东等人对武装斗争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中共广州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即铁甲车队,并开展了一系列军事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积累了条件。

  总之,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州的革命实践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性认知作出了贡献,为后来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准备了条件。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广州党建研究基地主任)

  以红色革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引领广州新发展

  广州是一个具有红色革命精神的英雄城市,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寄予厚望,在2018年10月视察广东期间对广州提出了“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的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广州要牢牢把握总书记对广州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广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广州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广州,对全国都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要坚定不移将广州红色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永续传承,才能在谱写新时代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告慰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广州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先锋城市。广州地处岭南,面临南海,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和对外贸易,形成了广州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城市品格。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引领,“摸着石头过河”,率先进行改革探索,在放开市场价格、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经过40多年的大胆改革和探索,广州的城市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地位和能级不断跃升。

  把红色革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转化为广州发展的新动力。广州既是国家中心城市,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之一,承担着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使命,因此要通过创新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岭南文化内核,形成敢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城市文化精神,努力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广州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结出丰硕成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广州各项工作出新出彩。广州要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广州“十四五”发展;要继续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基层治理不断迈向新水平;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高能级、高品质美丽广州,推动综合城市功能上新台阶;要以城市更新为突破,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州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以新基建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和数字产业等方面突破推进。

  (作者:霍秀媚,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教授)

  广州基层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实践路径

  政治能力是党的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能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内在要求,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州市基层党组织在拓展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夯实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定心力”。广州实施政治体检常态化制度化工程,提升了党员管理的效能。一是提炼一套科学量化指标,对标有要求。根据党内法规,条分缕析10类116项670条目清单,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指标体系,突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实施一个完整闭环流程,执行有实招。由所属党组织核定出具一份政治体检问题提醒通知单,年度检由所属党组织核定出具一份政治体检报告。通过政治体检对照负面清单找差距、找不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三是搭建一个线上线下平台,运行有载体。搭建“智慧党建”平台,线上党员均可在政治体检模块选择政治体检清单开展自评,党组织审定后在系统出具相应的通知书和报告,实现线上全程记录。线下建立区级政治体验中心让党员在亲身、亲历、亲见中强化思想洗礼。

  奠定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助推力”。广州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短板,一是在全市成立首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训中心,打造“两室一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综合培训室、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训室和党史廉政教育馆),将党史党性熏陶、政治生活教育和组织生活实训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二是做到实训对象“三必训”(新任区属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一把手”必训、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必训、新任党务工作者必训);三是实训内容“五必训”(政治理论学习必训、民主集中制原则必训、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必训、党的纪律建设必训、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必训),切实提高实训对象的工作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头雁”作用有效发挥。

  激活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能动力”。广州在围绕加强党建引领城市住宅小区治理上,一是建立党组织为核心、“街道—社区—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网格单位”联动机制,研究解决突出矛盾问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格局。二是实行业委会党支部提议、业委会全体委员商议、社区党组织审议、业主大会决议,决策事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推动业委会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三是探索在住宅小区设置“群众呼、党员应”二维码,开启“三级呼应”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呼、小区党支部应,小区党支部呼、社区党支部应,社区党支部呼、街党工委应,统筹资源、畅通渠道、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困难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四是探索设立业主监事会,加强对业委会成员监督审计和考核评议。推动社区党组织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居民有序参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有效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作者:何良苏,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探索城市更新典范

  广州市恩宁路永庆坊地块城市更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在传统与现代中寻得平衡点、在传承与发展中获得新生力。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庆坊地块纳入广州首批旧城改造范围,源于该地块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性能退化、整体环境脏乱,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脱节。永庆坊城市更新以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落脚点和追求,通过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意愿,成立广州首个旧城更新公众参与平台,让人民群众参与改造方案设计,监督更新过程,促成最优目标达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荔湾区在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找准新发展格局重要支点,从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着眼,推动永庆坊旧城改造项目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永庆坊地块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产业发展相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街区。

  三是坚持传承历史文脉。永庆坊旧城改造,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中,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传承岭南独特的文化基因,守住岭南历史文脉。荔枝湾涌的揭盖复涌延续了自然风貌肌理,传承旧城河涌文脉。粤剧艺术博物馆建成,传承粤剧艺术文化,彰显地道岭南文化风情。保护现存文物建筑,活化历史文物价值,印刻广府文化缩影。

  四是坚持城市精细管理。永庆坊旧城改造,通过以绣花功夫式微改造、阶段渐进式微改造、堵点疏通式微改造,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街巷肌理,重现岭南建筑原有风貌和空间形态。改造项目整体划分两期、8个片区的“阶段”渐进式推进,以探索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改善人居环境、疏解停车困扰、增设公共服务空间,人们体验更便捷更舒适。

  经过有机更新改造,永庆坊已旧貌换新颜,成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街区、广州市第一个非遗街区,实现了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美丽蝶变,成为广州城市更新的典范。

  (作者:张学东,系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
   第A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2版:创文特写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阅读·体育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广州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