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通讯员廖毅雯摄影报道)5月7日,佛山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会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方案》显示,佛山今年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明确,2021年,佛山粮食产量保持在4.7万吨以上。不仅如此,佛山将掀起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高潮,今年全面启动第二批36个重点项目建设。
农业发展:
今年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7个以上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佛山将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建设,今年佛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要达7个以上。同时,佛山还将高水平建设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积极开展科技项目攻关。而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今年佛山粮食产量保持在4.7万吨以上。
《方案》显示,佛山将加快推进佛山市现代渔业科技园、基塘农业研究院、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现代种业等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此外,佛山还将强化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支撑,到2025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佛山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建设,2021年,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7个以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50家,农民合作社达380家,新增“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5个以上。
《方案》显示,佛山不仅将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还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2021年,佛山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574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4.7万吨以上,市级菜篮子基地保持在68个以上,年末佛山生猪存栏不低于60.9万头。据悉,佛山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长负责制”,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在13.37万亩以上。2021年佛山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7万亩,并启动新一轮2.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完成复耕复种面积0.727万亩以上,到2023年可复耕撂荒耕地全部复耕。
美丽乡村:
力争后年建成百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方案》显示,佛山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上,佛山今年全面启动第二批36个重点项目,建设连线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居)不少于40个。到2023年,力争建成10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与创意体验农业,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力争建成省级示范镇7个以上,省级示范点16个以上,活化升级第五批30个特色古村落,推动乡村美丽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佛山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全面实行“路长制”,2021年完成40条通自然村窄路改造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据悉,佛山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年全面完成全市自然村“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务,村道硬底化实现100%并且完成5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验收,推进220公里碧道建设。此外,佛山还将启动40个以风貌提升为重点的示范村建设。
佛山将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质量,开展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落实规模500吨/日以下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控。到2025年全面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和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机制。
人才支撑:
力争今年完成粤菜师傅培训4500人次以上
为了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元保障,佛山将在增强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力、强化投入保障和金融税收服务、强化农业农村人才支撑等下功夫。《方案》显示,佛山将推动保险覆盖实现“扩面、增品、提标”。2021年,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少于2.12亿元。在强化农业农村人才支撑上,力争今年完成农业从业人员培训1万人次以上。
《方案》显示,佛山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企业自有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规范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强政银担保合作,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储备及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覆盖全市种养业品种。同时,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推进“乡村工匠”“农村电商”“高素质农民(渔民)”培育,2021年力争完成农业从业人员培训1万人次以上,高素质农民培育600人以上,粤菜师傅培训4500人次以上,农村电商培训900人次以上,建设5个南粤家政基层社区服务站。
《方案》提出,深入传播、继承创新优秀传统岭南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岭南农耕文明新时代内涵。实施“南粤家风”工程,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到2025年,力争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