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无三河坝战役,就无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战役是我党军事战略转变的重要转折点 纪念园即建立在当年我军的阵地上
朱德在指挥三河坝战役时书写的“誓死杀敌”四个墙体大字。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内展示的文物。
蔡晴川
扫码看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背后的故事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1921-2021

  广东红色“物”语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实施围剿。起义部队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标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同年9月18日,部队进抵广东大埔县城。同年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率部队2万余人阻止起义军南下,与我军3000余将士在三河坝展开了激战,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坝战役”。

  今天的“广东红色‘物’语”专栏,讲述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梅州大埔建起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园以及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一件红色文物

  “誓死杀敌”标语

  战役总指挥朱德为鼓舞士气

  在指挥部旁的墙壁上写下这四个大字

  在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三河坝战役的总指挥部——田氏宗祠,由朱德在指挥三河坝战役时书写的“誓死杀敌”四个墙体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四个黑体字用墨汁书写在田氏宗祠旁边的培兰居老屋的墙面上,每个字体大约占墙面长16厘米、宽15厘米。虽然时过90余年,墙面字迹至今依稀可辨,当年敌我双方战斗之惨烈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1927年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部2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为鼓舞士气和激励将士们英勇杀敌,共和国元帅、时任南昌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三河坝战役总指挥朱德,当即在三河坝战役总指挥部的屋旁墙壁写下“誓死杀敌”四个大字。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蔡晴川、游步瀛、孙树成等上千名起义军将士、农军和游击队员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三河坝大地。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宣传讲解股股长刘南海介绍,八一起义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在三河坝激战三昼夜,战役时间虽短,但对梅州大埔乃至整个粤东的武装斗争,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历史性推动作用,极大地鼓舞了粤东地区,特别是大埔党组织和民众的斗志,促进了大埔党团组织和革命团体的恢复、发展,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刘南海告诉记者,三河坝战役是探索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军事上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又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革命战略和军事战略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场战役中,以朱德为代表的起义军官兵所展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大局意识、战略战术和战斗精神,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永怀和学习。

  一个红色史迹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工人挖出的烈士骸骨装满了四大水缸

  如今被埋到了这座纪念碑下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尾山顶,这里是起义军三河坝战役遗址,也是当年南昌起义军战斗的主要阵地。

  始建于1963年10月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位于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区左侧,纪念碑高15米,顶宽1.8米,碑座宽4米,碑周围分上下两个平台,台面用花岗岩石条铺砌,台外沿全部竖立石雕栏杆。碑正面镌刻有朱德亲笔题写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15个正楷鎏金大字的碑名;碑座雕刻有开国上将、时任南昌起义军第11军25师师长周士第撰写的碑文,碑文详述三河坝先烈的英雄事迹。刘南海称,纪念碑碑身用35种规格365块密纹花岗石砌成,365块花岗石代表一年365天,也代表着大埔人民乃至全国各地群众对三河坝战役烈士的无尽缅怀与追思。

  “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刘南海告诉记者,在纪念碑之下,埋葬有众多烈士的遗骸,当年兴建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时,工人从山头挖出的烈士骸骨足足装满四大水缸。在纪念碑旁的广场上,建有朱德、陈毅、许光达、周士第等11座将帅全身铜像。此外,还建有在三河坝战役中牺牲的25师参谋长游步瀛、74团团长孙树成、75团3营营长蔡晴川等9座烈士半身铜像。

  “从1963年始建单一的一座纪念碑到现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改造”,刘南海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挥三河坝战役纪念碑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作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于2007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园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园区除了最早建成的烈士纪念碑之外,还建有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烈士纪念亭、主题雕塑、红色文化墙以及战壕战斗群雕等场景,其中园区的纪念馆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展陈面积410平方米,展线长度为130米,馆藏文物345件,纪念馆内设“举义南昌城”“挥师南下”“浴血三河坝”“西进湘南”“会师井冈山”五个展厅,真实地向观众再现了我军建军史上那一段峥嵘岁月和值得永远纪念的历史。

  一位红色人物

  蔡晴川

  为完成阻击任务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三河坝战役中,有一位英烈让世人敬仰,他在战场上率兵与敌军誓死血战到底,为掩护起义军主力撤退,他毅然引爆炸弹,在阵地上与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牺牲。他就是蔡晴川。

  据中共党史史料记载,蔡晴川1903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石门,1925年初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11军第25师第75团3营营长。南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调重兵围剿。起义军按原计划南下广东,准备同广东东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会合。8月3日,起义军2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的率领下先后撤离南昌,9月中旬进入大埔。9月20日,起义军兵分两路:叶挺、贺龙率一部进潮汕;朱德率第25师及教导团3000多人进驻三河坝阻击尾随的敌军,掩护主力军南进,史称“三河坝分兵”。

  1927年10月1日拂晓,南昌起义后最惨烈的一战——三河坝战役打响。战斗次日入夜时分,敌军钱大钧主力强夺民船20余只,准备东渡韩江,朱德制定“半渡而击”的战术,重创敌人。交战第三日,钱大钧部以3个师的兵力与朱德3个团的兵力展开了决战。10月3日清晨,钱大钧又增兵10个团对朱德四面合围,双方战至夜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朱德为了争取主动,减少伤亡,保存实力,作出了“梯次掩护,逐步撤退,东撤饶平”的决策。10月4日凌晨,朱德等率领起义军从浓雾中撤出战场。

  当时,奉命担负掩护部队撤退的蔡晴川率领全营战士打出了三河坝最惨烈的一战。敌人炮火狂轰滥炸笔枝尾山,1万多敌人从四面包围阵地。面对密如蚁群的敌军,起义军勇士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出战壕与敌人肉搏。除极少数幸存者外,全营200多名勇士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笔枝尾山和韩江。2017年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还原了三河坝战役当年的壮烈场景:在战场上负伤倒地的蔡晴川数次站起,拿起步枪全力刺向敌人,最后,面对四面八方包围上来的敌军,受伤倒地的蔡晴川引爆了身边的炸弹,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正是有了蔡晴川部队以及当地农军的掩护,朱德率领的突围部队安全撤至饶平茂芝,与从潮汕突围出来的部队会合整编。此后,起义军余部避开强敌,游击于闽、粤、赣、湘边,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组成红四军,使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揭开了新的一页。

  红色传承

  “每年的清明节或其他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战士、游客、学校师生以及各行各业的团体单位,都会自发组织前来这里缅怀先烈”。刘南海告诉记者,到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总指挥部、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参观和瞻仰的人数已经突破100多万人次。

  2001年1月,刘南海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大埔,2016年被组织任命为三河坝战役烈士陵园保护所所长,后被任命为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支委、宣传讲解股股长。

  “我作为纪念园区的工作人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对现在的本职工作,有着不一样的工作情怀,所以就更加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纪念碑、纪念设施和挖掘出更多的英雄事迹,让红色历史得到传承”,刘南海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今后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让每一处红色印记成为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策划:杨清蒲、周成华、林明  执行:赵东方、余靖  内容统筹:王菁、赵亦平  制图/杨晓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标题导航
~~~三河坝战役是我党军事战略转变的重要转折点 纪念园即建立在当年我军的阵地上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湾区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无三河坝战役,就无井冈山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