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陈文祥摄影报道)宽阔平坦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溪流、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和伴月池……行走在春日里的汕头市桥前村,鲜花夹道相迎,美景随处可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桥前村是纯农村居,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马蹄种植特色农业,探索出“绿色发展、打造品牌、增加价值”的发展道路,如今不仅成功摘掉“穷帽”,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绿色发展打造品牌
助贫困村华丽蝶变
四月芳菲,春意盎然。行走在桥前村,处处可见勃勃生机:村里的主干道由原本仅3米宽的泥土路变成了8米宽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农田水利设施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使内涝成为过去式,河溪水清岸美;村庄亮化工程、党建普法文化活动广场、七星伴月池、图书室等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桥前村徐徐展开。
很难想象,以前的桥前村被列为汕头市3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作为一个纯农村庄,桥前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2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得益于帮扶单位汕头市检察院、汕头海事局、汕头市潮阳区检察院和驻村工作队开出的“党建引领+精准帮扶”良方,桥前村在换届选举中建设了一个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探索出了“绿色发展、打造品牌、增加价值”的发展思路,并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农产品、光伏发电、休闲农场、扶贫车间等产业项目,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逐步改变了乡村面貌。
农产品“触电上网”
农户收入日渐增多
村居环境焕然一新,桥前村发展特色产业同样快马加鞭。桥前村种植马蹄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马蹄粉丸制作工艺相传至今,但此前由于缺乏销售推广渠道,只能是“墙内开花墙内香”。
“90后”许泽彬是土生土长的桥前村人。他告诉记者,2014年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山市从事电商运营工作两年多,后来看到家乡的喜人变化和国家支持乡村振兴等利好政策,便毅然回乡,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2017年4月,许泽彬当选桥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就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指导下,着手谋划推动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他发现,借助电商平台,桥前村的马蹄粉丸可能会有新出路。
于是,从产品的收购、包装设计、电商平台的搭建,到注册“金桥前”商标品牌等,许泽彬几乎一手包办了家乡马蹄粉丸的“触电上网”事业。
“2018年项目上线后,不仅大大提高了马蹄粉丸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销量,当年线上线下销售额共有12万元左右,许多村民也尝到了创新销售模式和创建特色品牌的甜头。”许泽彬说,一炮打响后,桥前村的马蹄粉丸名声渐渐传开,当地农户的收入也日渐增多了。
据许泽彬介绍,目前桥前村村民种植的马蹄面积约150亩,每年收成时有一部分马蹄果直接售卖,其余用来加工制作马蹄粉丸的马蹄果并不多。因此,为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效益,去年村里开启了一个集马蹄加工、农产品展示、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项目。
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许泽彬表示,桥前村正在不断完善新建的农业休闲农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希望在优化农业种植、改良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推进“一村一品”、金灶镇物流分拣扶贫车间等建设,适当发展休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