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好久不见,武汉的春天

这里的人重寻生活坐标 这座城市重获新生 生命绽放光芒
2020年8月7日,受邀来湖北旅游的海南援鄂医疗队员陈小妹(左)与同事计超在黄鹤楼景区观光。 新华社发

  2021年4月8日,距离去年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正好一年。

  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跨越冬与春、经历生与死、战胜惊与险。

  这里的人重寻生活坐标,这座城市重获新生,生命绽放光芒。

  据新华社武汉电

  铭记

  “很长一段时间,我什么也不记得。但慢慢地,那些记忆、那些乐谱都回来了……”

  4月,武汉,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89岁的王欣仔细擦拭心爱的小提琴,对着钢琴校准音色,和着雨声,悠扬的琴声,穿破被绵绵阴雨包裹的天空。

  去年春,王欣曾一度发展至新冠肺炎危重症,生命危急,被医护人员数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我依稀记得,送我出病房做检查时,医生停了一下,让已快一个月没看过太阳的我,感受了久违的落日。”王欣老人回忆说:“没有太多的云,也没有太大的风。我们就静静地看,也不说话。”

  相差60来岁的医患共赏夕阳,陪检员甘俊超按下快门,一时全网刷屏,在那个仍带寒意的春日温暖无数网友。

  4月9日,武汉“解封”后的第二天,王欣顺利出院。刚回家时,全身无力、记忆力下降……一系列后遗症和慢性病依然困扰着老人。经过几个月调养,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每天可以围着小区走上好几圈。

  “爸,中午要不要管你饭?”“不用,我等会自己下楼去吃碗面。”王欣与女儿的一句家常话,平淡,却透着温暖,一如去年春天的那日夕阳。

  上一个春天,面对新中国历史上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封城”,在本该喧闹的时节,武汉人原有的烟火气没有了,街道空荡,人迹萧条,门窗紧锁。

  以武汉“封城”为节点,全国抗疫很快形成一盘棋。涓滴力量汇聚成大江大河,为战胜疫情构筑了坚实基础。

  “遇到抢救的,那是按秒算,尽可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曾为节省酒店到医院的10分钟,疫情“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和曹珊在医院“以车为家”近一个月。

  庚子春,花开寂寞,生命之花却因此绽放光芒。

  2020年4月8日零时刚过,封闭的“城门”一点点被推开,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史无前例的千万居民核酸检测。

  艰苦卓绝的战“疫”,换来自去年5月19日以来,武汉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去年6月1日起,武汉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曾每刻都在上演“生死时速”的金银潭医院,如今只有偶尔来复查的病人会打破些许宁静。“看着空空荡荡的病房,最初也不适应,转念一想,这说明生病的人少了,又开心了。”一天工作结束,涂盛锦和曹珊牵着手走向停车场,不远处,三处新建的门诊大楼正拔地而起。

  家门重新打开的背后,有着这座城市里人们最真实的渴望与理想。

  “最幸福的就是按时下班,可以回家做饭,晚上遛遛狗。”疫情期间最大的奢望,正在成为25岁谭业丰生活的日常。“现在人员更充足了,队伍和硬件条件更强了,工作机制也更顺畅了,我们也更从容了。”

  作为武汉市武昌区疾控中心的公卫医师,流调是谭业丰的主要工作。以前流调队伍构成单一,流调人员捉襟见肘。“去年,单位新招入17个人,今年预计还要再招20人,人员补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谭业丰说,更重要的是流调外延也扩大了,以前只是疾控部门一家的事,现在武汉组建了“千人流调队”,由疾控、医院、民政、公安、街道、社区等多支力量共同组成。

  上一个春天的伤痛,在这个春天慢慢被治愈。“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从武汉大学的樱花林,到东湖岸边的樱花雨,肆意绽放的樱花下,市民和游客紧紧拥抱,放声大笑。

  成长

  武汉人每天的生活,从热气腾腾的“过早”开始。

  “是配油条还是馓子?”黄鹤楼下,户部巷里,钟记鲜鱼糊汤粉摊前顾客盈门。米粉劲道、鱼糊鲜香,配上点点葱花、萝卜丁,在吴兰的巧手下,一份武汉特色小吃糊汤粉新鲜出炉。

  百余米的户部巷,人流不息、吆喝卖力、烟火绵长。“人气旺、生意好,一天要卖几百碗。”吴兰的额头冒汗,嘴角上扬。

  一年前,刚刚“解封”的武汉,人流、物流尚未冰释,这条主打“游客牌”的小巷冷清、不景气。“路上三五个人,一天卖几碗粉,本钱都挣不到。”回忆当时,吴兰直言差点“扛不住”。

  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刚刚“解封”的武汉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20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跌40.5%,大量企业还面临流动资金缺乏、产业链断裂等困难。

  打好“主动战”,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全年减税降费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开工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70个。

  ——加快恢复城市“烟火气”。投放5亿元消费券;推出“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系列活动;所有A级景区免费开放。

  ——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城镇新增就业22.8万人;城乡居民低保综合提标6.7%;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27亿元;改扩建中小学和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60所。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十必须十不准”,推进“五减五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开辟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线上经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五一’时游客三五成群,‘十一’时街上就已人流涌动,过了春节,游客多到川流不息。”吴兰说,生意也逐渐恢复到从前的红火。

  统计显示,去年武汉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同比下降4.7%,走出夺目的“V”字反转。

  武汉,以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向世人展示着“英雄之城”的别样魅力。

  新生

  彭银华的家庭相册里,一张用修图软件修改过的全家福照片让人泪目。照片上,有彭银华的父母,妻子钟欣,去年儿童节出生的女儿“六一”,以及被用修图软件加上照片的彭银华……

  “90后”烈士彭银华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2020年2月20日,他在抗疫一线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牺牲;102天后,“六一”出生。彭银华没能看一眼自己的女儿,也没能给妻子钟欣一场早已准备好的婚礼。女儿100天时,家人把彭银华的照片用修图软件加到全家福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团圆。

  江学庆、刘智明、吴涌……这一年,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抗疫一线人员用炽热的生命护佑了千万人的生命。

  生命,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城市,在千磨万击中坚韧如钢。

  昨日人助我,今日我助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九省通衢之地,武汉正在将一批批疫苗、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生产出来,运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2020年以来,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已有7000多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武汉企业生产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机器轰鸣、车来车往,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扩产能项目配套工程建设现场一派忙碌,项目预计5月底先期建成。全部建成后,武汉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年产能将再增加10亿剂。截至4月7日24时,武汉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近370万剂次。

  武汉敞开怀抱,宾朋纷至沓来。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武汉、汉口、武昌三大火车站发送旅客92.5万人次,单日最高旅客发送量为今年日常的两倍,发送总量达2019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消费意愿回暖,同时也带来需求升级。”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瑶说,今年一季度湖北地区46岁-55岁网购用户同比增长167%,户外鞋服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保健器械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

  数字之外,我们从黄鹤楼的游人如织、武汉站高铁繁忙如初、绚丽灯光秀和加速运转的快递单里,更能看到武汉归来的“速度”。

  “当……”长江之畔,江汉关静静矗立,钟声仍旧整点响起。

  春天的武汉浴火重生,英雄之城正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文娱·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白云高校来了接种机动队
越秀网约车司机昨天集中接种
好久不见,武汉的春天
广州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
世卫:武汉“解封”是中国新冠防控最重要转折点
7日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云南瑞丽“无接触配送”服务居家隔离群众物资供应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入集中攻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