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莞乡书记谈
开篇语:
“美丽乡村”是“品质东莞”的硬核,村(社区)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战场。作为广东省唯一地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近年来,东莞着力补短板,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方面下苦功、使巧劲。这其中,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头雁引领效应至关重要。
为此,广州日报莞惠全媒体传播中心推出“美丽莞乡书记谈”系列报道,邀请在基层深耕的村(社区)书记畅谈人居环境改善之道。
村美、地绿、路畅、河清……作为位居东莞前五名的经济强村,在半年时间内,塘厦镇林村社区极速“美颜”,蜕变速度就如同即将从村旁疾驰而过的赣深高铁一样。
高品质环境不仅在提升村民的精神满意度,还将以间接分红的方式潜移默化增加村民的物质获得感。作为领路人,塘厦镇林村社区党委书记李喜欢为这份样本做出了这样的注解。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不换思想就换人
广州日报:林村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开启了这一轮的环境整治提升?
李喜欢:去年下半年以来,塘厦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环境要和经济相匹配。去年林村社区社区村组两级收入达到3.21亿元,在东莞500多条村(社区)中排名第五,在塘厦镇排第一。林村作为塘厦镇的经济高地,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自然也应该走到前面。这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老百姓的期待,谁都想住在干净漂亮有品质的环境中。
广州日报:环境整治提升前,你们是如何认识定位林村的人居环境的?
李喜欢: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对居住环境可能就习以为然了,但当我们走出去时,到先进的镇村去参观学习时,多多少少会有点被“打脸”的感觉。我们去过横沥的一个村,它一年的集体收入大概只有我们两个星期的多,但在村居环境方面却做得非常好,小而精美。这极大刺激了我们两委干部的思想意识。
广州日报:启动整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李喜欢:“硬件”很重要,思想意识层面的“软件”也不可或缺。有不少干部和群众不理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环境。林村共有27个村民小组,其中有部分小组的组长,还有部分老同志找到我说,“林村已经是塘厦最靓的了,为什么还要去提升。”因此,最广泛凝聚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共识是最关键的,不换思想就换人。
广州日报:如何去突破这一思想上的障碍,有经验分享吗?
李喜欢:为了解决短期“阵痛”,一方面,更加广泛地走出去,我们先后组织去了深圳和东莞的横沥、茶山、清溪等地学习取经,深层次地感受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和意义,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另一方面,发挥“党建+”的传统优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员“1+N”联户制度,挨家挨户宣传,消解群众的抵触情绪。
见缝造景见缝建场
广州日报:这一轮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林村主要做了什么?
李喜欢:计划投入3亿元在道路升级、交通出行、河道整治、村容村貌方面积极探索。这其中,我们格外注重深入研判,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群众反映的路面坑洼拥堵现象,大力推进示范路建设,先后对西发路、西荣路、环村路等10条道路重新铺设沥青路面。路的翻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以此为主线,我们同步改善路两旁的人行道,重铺人行道砖,增加绿植,改善路灯,整治三线(供电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提高慢行交通的舒适度。
广州日报:这里面有没有特别精准发力的地方?
李喜欢:很核心的一点就是,遇到荒地闲地,要么进行绿化改造为小景,要么改为停车场。汽车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拥堵在林村是个大问题,主要还是配套停车场不足。这一次,我们着力解决这一痛点,通过对闲置地微改造,先后建设了5个停车场,并在不少道路在不影响人行道的基础上增设车位,已新增车位2500个。同时,还加大宣传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群众遵守交通法规规范停车。
广州日报:能推介一些代表林村现有水平的观光景点吗?
李喜欢:今年春节前后,林村重点打造的农业公园一期,因为有着30000平方米的花海和风车成了塘厦甚至周边镇村的网红打卡点。经过护坡、护绿、建桥之后,原来的臭水沟上塘河也完成了蜕变,“林村上河图”从空中看像一条飘着的红丝带。还有,林村广场的七彩花坛、半开放式篮球场、村史馆等都值得一游。
营造“一街一景观”
广州日报:一番整治提升,给林村带来了什么?
李喜欢:2月19日,塘厦镇在林村召开了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现场会,塘厦镇党委书记唐耀文,镇长叶惠明等镇领导班子及各社区书记、各单位负责人参会。这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这一段时间来,平均每天都有两个团体来社区参观,我们也成了被学习和宣传的对象。通过攻坚式的整治,林村的人居环境确实发生了看得见的提升。
大家已有了新的认识,环境提升看似花钱,其实红利多多,它是对所有资产的升级乃至再造,有形的、无形的都在升值。我们正以环境改善为契机,抓紧培养新动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州日报: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大动作吗?
李喜欢: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成剩余7条主干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同时,按照“一街一景观”的原则,坚持以绿色为基调,以彩化为特色,注重增加景观树,不断打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五彩斑斓的街道绿色景观。改造完了还要加强管养,今年以来,社区已经购买了六部机械化作业车辆对人行道等进行清洗,同时定期请专业的绿化公司参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