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广州市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怎样推进?
昨天上午,广州市新闻办在广州图书馆召开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图书馆、广州市文化馆、 广州博物馆、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进情况和亮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珺
截至2020年建成文化馆(站)199个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从类型到级别逐步拓展,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1699个,其中通借通还服务网点566个,通借通还图书馆(分馆)294个,全市平均约每5.2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由于2020年末统计数据未出,以2019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530.59万人计),提前实现每8万人有一座图书馆的“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博物馆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博物馆65家,还有46家以博物馆名义开放的场馆正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65家博物馆中,文物系统博物馆36家,行业博物馆14家,非国有博物馆1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二级博物馆11家,三级博物馆7家。截至2020年,全市各博物馆总藏品数量1386884件/套,其中文物数量总计163729件/套。每年入馆参观人数1376万人次,推出各类精品展览450个以上;策划教育项目1000件以上,实施教育活动约5000个;2019年8月起在全国率先推行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生活。
全市建成文化馆(站)199个,社区(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4个,其中12个区级以上文化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172个街道(镇)文化站中170个为省特级站,2个为省一级站。每万人室内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515.78平方米(提前实现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目标),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
今年年底,位于城市中轴线南端,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遗保护传承于一体,极具岭南风格,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文化馆新馆投入使用,将成为又一张颇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
到2025年博物馆总量达到120座
“十四五”时期,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怎样推进?据介绍,广州将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完善服务网络。处理好城市建设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以科学保护为前提,充分结合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活化利用及配套需求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突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展示“最广州”“更广州”文化魅力,实现“让城市留下记忆”。
广州市力争到2025年,高标准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场馆,图书馆总量达到350个以上;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总量达到120座(其中特色专题博物馆10座),实现每1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前列,与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匹配。
此外,广州还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新基建”,推进“智慧+”、数字文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广州文旅融合平台”,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智慧服务;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供给,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推进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协作共享和文化交流。积极推进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协作共享和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共同讲好广府、大湾区和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人文湾区”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