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这里曾是指导全国工运的中枢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让中国工人有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邓中夏主编的《工人之路》
①坐落于广州越秀南路89号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②从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往外眺望
③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内景
扫码看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背后的故事
邓中夏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1921-2021

  广东红色“物”语

  广州越秀南路89号,是一座黄色外墙、掩映于绿树丛中的两层券廊式砖木结构的西式小楼房。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的大革命时期,许多叱咤风云人物频繁进出这里——刘少奇、彭湃、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或参加会议或上台演讲。这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旧址。

  广东是近代中国工人运动中心之一。全总旧址曾直接经历了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听过时代的潮音。今天的“广东红色‘物’语”,讲述的就是这座小楼里的故事。

  一件红色文物

  《工人之路》

  这是“我们工人阶级 攻打资产阶级的炮弹”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件被列为二级文物的《工人之路》(第一期),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出版于1925年5月31日。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纵26厘米、横19厘米、厚0.3厘米。白报纸铅印,16开本,共24页。就是这份小小的刊物,在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中,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让千千万万的进步工人,有了接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接收进步观点、掌握新知识和新信息以及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

  在《工人之路》第一期中,载有林伟民《发刊辞》、邓中夏《中国劳动运动继往开来》《工人阶级与革命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对时局宣言》等重要文章。林伟民在发刊词中写道:“本报为什么出版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敌人是如此强大,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占有优势,还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军队、警察、监狱等有形的压迫机关和无形压迫的麻醉方法(如学校、宗教、报纸)等,这都是资产阶级制服无产阶级的武器’。这些武器实在压迫我们太厉害了。”而“今天出版这个《工人之路》,就是我们工人阶级攻打资产阶级的炮弹”。

  林伟民指出:“我们这个《工人之路》,可说是工人的喉舌机关,也是工人的头脑机关。”“他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出版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工人阶级的领袖,他负有指导全国工人运动重大无比的责任与使命,‘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的言论与文件,都在这报上发表。”

  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人运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粤设立省港罢工委员会,同时将《工人之路》周刊改为日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邓中夏为主编,作为罢工的宣传阵地。

  罢工开始后,反对势力破坏罢工的动作、舆论此起彼伏,比如香港《华侨日报》造谣广州粮食恐慌,“每元仅购米三斤”,借以恐吓离港工人。又如“太平门平香茶居内,每晨皆有奸人在该楼饮茶,造作种种谣言,希图破坏罢工。”这就需要有进步媒体挺身而出,做出正面报道,揭穿不实传闻,振奋民心。

  《工人之路》对省港大罢工的报道享有盛誉。主要的编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工人的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在文章风格、用词等方面处处为工人考虑。如主编邓中夏说:“文章要尽量写得通俗易懂,深奥的文章工人看不懂,有错字的文章工人也会看不懂,甚至还会歪曲原意,从而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混乱。”这令《工人之路》大受工人青睐,创刊初期的发行份数每天只有约三千份,之后逐步增加到约一万份,大概每四五个罢工工人就有一份。

  邓中夏曾说,在罢工之前“我们广州工人从前简直可说没有宣传教育,即有亦系无计划无系统的宣传教育”。《工人之路》的出现,助力了工人的教育,令他们普遍知道参加国民革命的意义,理解了革命是工人解放必由之路。

  一个红色史迹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让全国工会 在组织上和政治上实现团结与统一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介绍,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等30多个决议案。

  在这当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大会选举了林伟民、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李立三、李森、刘尔秘等25人为第一届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会以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李启汉为组织部部长。全总下设秘书处、总务处、组织部、宣传部等机构。

  全总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会组织,创办工人学校,培训工人干部;组织工人支援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和北伐战争等,有力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第二次高潮的到来。

  全总旧址所在的小楼,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说是声名赫赫的存在。这里本是惠州会馆,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斗争加剧。8月20日,左派领袖廖仲恺到此处参加中执委会议,遇刺重伤逝世,灵枢也曾停放在首层礼堂供人祭奠。9月底,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走。全总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他的办公室在二楼靠南,经常在此办公。省港罢工后成立的香港总工会、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编辑部也设在这里。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指出,1925年在广州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并把它作为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由此实现了全国工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团结与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1925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写下辉煌一页。

  一位红色人物

  邓中夏

  就是骨头烧成灰, 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全总的成立,将林伟民、苏兆征、邓中夏、刘少奇、李立三等早已投身工运、才能卓著并深受广大工人拥护的工运领袖选进领导班子,构建了既富有信仰、又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领导集体,为中国工人运动迎接大革命高潮到来提供了组织保证。全总成为动员和团结全国职工的旗帜。

  “看哪!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即便在全总成立初期的熠熠群星中,邓中夏也是极为突出的一位。他年轻而壮阔的革命生涯,经由中学课本的传播,为无数人所知。

  1914年,邓中夏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翌年一月,李大钊到北大任职,邓中夏在李大钊的教育和启发下,积极从事改革社会的活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何孟雄、李梅羹、罗章龙、朱务善等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邓中夏大量搜集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如饥似渴地学习。1920年11月,他和李大钊建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清操厉冰雪,赤手捕长蛇。”这是邓中夏在北大读书时写在宿舍里的对联。这位年轻人的远大抱负和高洁精神,跃然纸上。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邓中夏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1922年5月,他在广州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所起草的《工会组织原则案》为大会所通过,成为后来指导中国革命工会组织的根本原则。

  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邓中夏总是战斗在最前线,很快成长为一名有着卓越领导才能和实践经验的工人运动领袖。1922年8月,他领导了长辛店工人大罢工。接着,他又参加和指导了1922年10月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以及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他被选为全总执委,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在省港大罢工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邓中夏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初调任广东省委代理书记,同年远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后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特委书记兼红二军团政委。1932年调任中国互济总会党团书记兼主任。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不幸在上海法租界被捕。由于叛徒出卖,他身份暴露。为了劝降他,敌人派来了叛徒余飞。面对余飞的挑拨,邓中夏轻蔑地说:“请问,一个害病已无可救药的人,是否有权利讥笑那些偶尔伤风感冒的人?我们共产党人从不掩盖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也完全能够克服一切缺点与错误。”

  敌人对邓中夏使用了种种酷刑,均以失败告终。狱中,邓中夏对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他给党中央留了一封信,写道:“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9岁。

  策划:杨清蒲、周成华、林明  执行:赵东方、余靖  内容统筹:王菁、赵亦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通讯员冯婉玲

 
     标题导航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让中国工人有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这里曾是指导全国工运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