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SZ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樊纲、唐杰联袂开讲 “问势2021”

樊纲(图片由论坛组织方提供)
唐杰(图片由论坛组织方提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畅、王纳 通讯员林洁漫)紧随“两会”步伐,由马洪基金会主办的“问势2021”理事报告会于3月11日在银湖CDI国际会议厅举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樊纲,马洪基金会理事、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唐杰教授再度联袂搭档,高质量解读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和问题。

  樊纲:需注重公共服务领域和城市群的发展

  现场,樊纲院长分别从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十四五规划”推测世界产业链布局的变化、简要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个方面发表了主旨演讲。

  樊纲指出,在全球经济普遍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是2020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由于去年世界债务的增长远超预期,再加上疫情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樊纲表示,在世界各国复工复产不充分的情况下,出口变成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非常重要、起决定性的因素;而国内稳定的环境,使得各方面都会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从长期来看,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碳排放问题,将会在下一阶段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全球化格局下,中国经济仍会在开放中谋求发展,这也使得国际产业链在全球区域布局上发生调整,“再全球化”会成为发展趋势。

  而从国内形势来看,樊纲认为,当前中国消费水平较低,需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增长。

  他强调,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注重公共服务领域和城市群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长会要求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城市群发展则有利于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唐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仍亟待更深入探讨

  唐杰教授分析解读了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的几个问题。在唐杰教授看来,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在应对长期问题仍亟待更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认知。

  他认为中国可能面临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具体来说分为三类:一是世界与中国的长期宏观经济问题;二是国内宏观经济存在扩大内需、处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等复杂多样的问题;三是中国经济追赶型增长的转型问题。

  唐杰教授借鉴熊彼特三周期分析模式解读宏观经济问题,并得出了几个判断。首先,新技术革命四十年尚未引起新一轮全球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长。其次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的不公平。

  最后,唐杰接着樊纲谈到的“碳中和”和“碳达峰”问题,介绍了深圳情况。他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对“碳达峰”有双重影响,富裕生活方式相关的碳排放也会显著上升。积极推进新能源对实现经济增长与碳达峰和碳中具有重要意义。

 
     标题导航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聚焦3·15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区街·身边纸
   第A14版:旅游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国家反诈中心”APP上线
樊纲、唐杰联袂开讲 “问势2021”
深圳南澳消防安全进校园
首届PEACE ART国际青少儿艺术大赛在深圳启动
深圳南澳举办新时代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