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游实名认证不能装装样子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而设的实名注册制度是落实了,但实名的作用却微乎其微——不少未成年人只需通过父母或他人的身份证号,就能轻易突破这一道防线。其结果不仅是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消费额度不再受到限制,而且家长申请退费维权也变得更加困难了。

  其实,之前就有人意识到,眼下所谓的网络游戏实名认证,不过是加了一把谁都能打开的锁而已。一方面,实名认证的信息只是身份证号和姓名,并非真实的用户。只要输入的信息符合条件,大门自动为你敞开。而要获得这一“开锁密码”,对未成年人来说并无难度。即使不“借用”父母的身份证,网络上获取真实身份证号的成本之低,让人难以想象——除了可以购买真实性较高的身份证号,在搜索平台上也能通过“防防沉迷”等关键词,轻易得到一个用于实名认证的身份证号。

  另一方面,游戏平台虽按规定上了锁,但有的也自觉地留下了“钥匙”。一些游戏平台可以利用相关联的第三方账号或手机号码,让新注册用户绕开实名认证步骤。比如,可以直接选择使用对应的手机账户登录。即孩子能用父母的手机号,直接完成实名认证,且用户信息显示已成年。

  一边是未成年人利用规则漏洞,一边是平台默认默许。如此实名认证,早已背离了其设立的初衷。诚然,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不是一个实名认证所能解决的,但至少要让它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不是为那些过于“聪明”的孩子打开方便之门。

  对此,平台方责无旁贷。应尽快完善实名认证与支付的相关功能,比如,需上传身份证照片与公安接口核验,对多次使用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敏感提醒,审核是否被恶意多次使用。在充值支付时,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等等。

  其实,只要平台愿意,这些功能不难实现,而是“想不想”罢了。至于如何让平台“不敢不想”且“不得不做”,这就需要职能部门来插手了。如通过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约束规范平台行为。实名认证,不能只是做做样子。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聚焦3·15
   第A7版:聚焦3·15
   第A8版:牢记嘱托再出发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你我3·15维权进行时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维护消费权益也是发展生产力
让更多“小云儿”被梦想照亮
网游实名认证不能装装样子
感受文艺之美,领悟党史之光
美丽广州
“不购物影响征信”,忽悠背后的真问题
以“精打细算”缓解停车难
网红校长的“常识”告诉我们什么
休生育假被“炒”,企业理应判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