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难管理的大概是自己的情绪。平常日子里,我们都逃不脱坏情绪的产生、暴发,以至于批评他人或被他人批评。
女儿小升初,我感慨孩子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一个好朋友留言:“是你嚎大的。”他还把时间、地点、情节提示得十分清晰。猛然间回想,还真有这回事,女儿也曾在不经意间提起过,说我对她小时候过于苛刻。
那是孩子小学三年级时,我给她定过一个规矩:老师的短信里,可以不要天天有表扬,但一周里被批评的次数不要达到两次。那天放学,课任老师照常发来信息,我一眼就瞅到让我血压爆升的学号。天啦,这孩子竟然缺做一门功课的作业!我不加思索气冲冲地去半路拦截女儿。孩子蹦蹦跳跳迎面而来,我大声呵斥她必须返校补做作业。孩子委屈地解释道:“老师发错了。”但在那时,我不相信孩子,不由分说把她往学校拽。最终证实,确实是我错怪了孩子。
事后,我很诚恳地给孩子道歉,并为自己的一时鲁莽感到愧疚万分。
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但面对已然发生的过错,我们内心都不太情愿接受他人明挑着的批评与指责。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形下,还要逆着这种心理直面批评,最终教育效果可能是零。记得奶奶曾教育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时至今天,我才明白它的真正内涵,指责别人的过错不要太刻薄,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教人从善向好不要期望过高,要考虑别人是否能够做到。
作为父母,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霸权主义”,毕竟你面临的对象是你的孩子,你会以“我是为你好”来解释自己一切所为。其实,不论是对自己孩子,还是无血缘关系的他人,一个人的挑剔往往源于他的不宽容。对身边人总是“鸡蛋里挑骨头”,那势必会形成挑剔、苛刻的局面,人际关系之间必然剑拔弩张;如果彼此间多一点包容,以“沙子里淘金箔”的心态去看待一些疏漏,那事情必然往好的方向发展。
批评是艺术,教诲是学问。著名文学评论家圣伯夫说:“批评家的表总要比别人的快五分钟。”当你情绪激昂起来打算大发雷霆的时候,请冷静地换位思考一下,尽可能抑制住喷薄欲出的冷言冷语,尽可能语气平缓、彼此尊重、谦让温和地对待你面前的那个人,如此一来,你一定可以发现人际交往的快活、生命的快活、自然的快活。
有效沟通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不正是你想要的生活馈赠吗? (龙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