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观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喆
中国足协设定的3月26日国内转会窗口关闭日期日渐临近,但目前国内中超转会市场依然冷清,大量原俱乐部面临解散的球员目前还无法找到下家。
根据最新规定,每家中超俱乐部全年累计可新转入无年龄限制内援球员不超过8名,比以往增加了3个。此外,以下几种情况球员不占转会名额:1、U-21球员;2、留洋回归老东家的球员;3、转入俱乐部拥有首签权的球员。
这个规则无疑为闲置在市场上的中超自由身球员增加了宝贵的时间。但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中超各家俱乐部并没有引发“抢购潮”。原因有三点:
首先,“量入为出”或“只出不入”成为各家中超俱乐部普遍的选择。即使市场上有一些优质的自由身中超球员,但因为还要考虑薪水和签字费等因素,因此大部分只需要应付中超单线作战的俱乐部,在阵容基本组建完成的情况下,并不会贸然引进更多内援。
其次,虽然中超三家有亚冠任务的俱乐部可能想扩大一线队注册的名单,从而应付双线作战的需求,但他们更倾向于使用U-21的年轻球员。而这些低龄球员在各自的青训体系里面就可以消化,无需额外引进。
再者,如果有中超俱乐部想从天津泰达和江苏苏宁两家俱乐部引进原来还有合同在身的球员,那么就要支付转会费。所以,这些俱乐部想等到中国足协确定公布三级联赛的准入名单,上述两家俱乐部球员成为自由身后才动手。
基于上述几个原因,诸如原来泰达的阿奇姆彭、苏宁的吴曦这些优质球员虽然并不缺买家,但因为尚未正式成为自由身,因此暂时还很难确定下家。
上赛季,引进解散球队的球员不仅不占用转会名额,还没有数量限制。这一规则今年依然会沿用。也就是说,在天津和苏宁确定失去今年中超参赛资格后,其他中超俱乐部原则上可以引进8名无年龄限制的国内球员+天津队球员+苏宁队球员。不过,中国足协对于某家中超俱乐部的一线队报名总人数依然限制在35人,而且全队的工资帽和总投资帽也不会改变。
从目前的大环境来分析,天津和苏宁的球员即使在成为自由身之后,真正能被新买家吸纳的也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