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上的女作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们用优美的文字、曲折的故事、饱含感情的书写,描绘出人间最美的烟火。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我们推荐其中代表性女作家的最新作品,阅读她们的文字,阅读时代的变迁,阅读人性与命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王安忆
以“淮扬菜”为话头但不是书写技艺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讲述淮扬菜厨师陈诚的一生。题目中的“一把刀”是“扬州三把刀”中讲究刀工精细的菜刀,“千个字”则取自袁枚《随园诗话》中对扬州个园竹趣的吟咏,“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陈诚少时阴差阳错地入行,从此“薄技在身,走遍天下”,他的人生开蒙从绣像本《红楼梦》、黄历、劳动与朴素热烈的草莽民间而来。
经由一个人在历史中的成长,“刀”与“字”之间的张力,也打通了庖厨与刀笔两个不同的启蒙世界、两种不同的立世选择。
尽管别出心裁地选择以“淮扬菜”为话头,《一把刀,千个字》却绝对不是一部书写“技艺”“工匠”的长篇作品。这里面没有《天香》中为顾绣著书立传的案头考据工作,也不同于《考工记》中对老宅、建筑器物、木匠工艺的微观雕琢。尽管小说中不乏动人的饮食场景与精彩议论,终究指向的还是“人”。
王安忆借物起兴,反观人情。南橘北枳,食材的“物性”会随水土转移发生必然的变化,那么“人性”“人心”也会变吗?
迟子建
聚焦哈尔滨百姓生活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新作《烟火漫卷》聚焦哈尔滨城市的百姓生活,一开篇就有初春松花江“文开江”的气势:“冰面上不规则的裂缝,浓墨似的水缓缓渗出。”
迟子建以细腻生动的笔触、独到的情节,把人间烟火中每个人生命中的收获与苦难、离合与欢笑、过错与怅惘,在不疾不徐的讲述中伸展开来。她说:“我在哈尔滨生活了三十年,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学书写,现当代都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家,我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参与者。任何一块地理概念的区域,无论它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所有文学写作者的共同资源。无论是黑龙江还是哈尔滨,它的文学与它的经济一样,是所有乐于来此书写和开拓的人们的共同财富。”
《烟火漫卷》以开着“爱心救护”车的主人公刘建国为轴心,榆樱院为场地,于大卫夫妇、莫名上门的黄娥和儿子杂拌儿、刘建国的大哥刘光复、神秘的救护客人翁子安、刘建国的妹妹刘骄华等人物为半径,群像人物涉及20余人,每个人都有着不能告知的悲伤,“而她的眼,永远蒙着一层水样的东西”。
蒋韵
女性形象尤为出彩
在《你好,安娜》中,作家蒋韵延续了她作品中鲜明的个人特色——人物描写细腻、叙事节奏舒缓、作品情感含蓄、锋芒渐入佳境。
书中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讲述了上一辈人的故事,一个黑羊皮笔记本失踪40年后物归原主以及背后的浪漫与牺牲。书中几位女性从豆蔻年华到历尽沧桑的人生,一个承载秘密、信任以及复杂情愫的日记本,令几个人物的人生走向被左右。在时代变迁之下,个体遭遇有身不由己之处,也有性格决定命运的成分,其中的情感纠结、是非缠绕乃至关于“罪与罚”的内心叩问贯穿全书。
或许是作者与人物同龄且有相似的时代印记之故,书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刻画得尤为出彩,人性的光亮与黯淡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得清晰而立体。
蒋韵女儿、著名作家笛安指出:《你好,安娜》写了多年以前的一群年轻人,但它更是讲述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说清这个故事,我想说,有一束光始终在远处,我们是否有可能接近它。
万方
书写父母爱情
没有任何一个词汇可以孤立地概括曹禺女儿万方及新作《你和我》。
作者从自己的精神孤岛出发,以对父母的回忆为凭借,在宇宙无涯的时空里,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痕迹。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万方,也开始了一次认识自己、找到最好的自己的旅程。
父母爱情是《你和我》的重要内容。在《你和我》中,万方将父母大量书信文字和老照片首次公开。为此,这部回忆录整体采取等待开启的家庭档案和家庭相册结合的概念设计,为读者提供一种浸入式阅读感受。
万方尽量以中间人的坦然和真诚,只呈现事实,不论孰是孰非。她第一次公开了父母“地下”状态相爱时的通信,这些信正是她写这本书的源头。
因为她在信中发现了另一个妈妈,一个她不认识的强大、勇敢、有力量的妈妈。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的通信,确如炫目的光,白热、强烈,让人看到道德法则之上的人类情感的单纯、真挚和热烈。
张欣
两个家庭的命运纠缠
在《千万与春住》中,张欣书写了南国广州两个家庭在命运纠缠中波澜起伏的往事与当下,塑造了两个全新女性的文学形象:滕纳蜜与夏语冰。这一对相伴相携成长的姐妹,在家庭背景悬殊的环境中成长,各有难言隐痛。
《千万与春住》是张欣的转变之作,在这部小说里,张欣在平凡细微中切近都市人心之复杂丰盈,借离合之情书写出浮世沧桑。
《千万与春住》书名取自北宋词人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句,“当暗黑不可避让,让我们有能力成为自己的光源,也把哪怕微弱的光亮奉献给我们所爱的人共同拥有的这世界”,千万要保留住心灵的春天。
著名作家艾云认为张欣《千万与春住》带来了惊喜,“在人物真实而平静的命运展开中,讨论都市发展的最新要义,讨论人必须确立的价值观以及责任伦理问题。”文学报记者何晶称,“张欣无疑是在不断尝试描绘中国时代变幻中的‘文学都市’,她的每一次转折都会选取最合适的城市书写方式,她写作的纵线就是为中国时代都市所作的清晰的注脚。”
黄灯
关注二本学生的学习、生活、奋斗
曾写作了《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并引发讨论的教师、学者黄灯最近出版了新书《我的二本学生》,如书名所提示的,她将关注的重点转为数量众多的、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黄灯以15年的从教经验和观察,追踪了一批又一批的二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奋斗和出路。
在《我的二本学生》中,黄灯讲述了她曾走近和了解的学生们的生活,时间跨度从2006年前后直到今年。这些年轻人全部来自她任教的学院——在书中,黄灯将其用“广东F学院”来指代。
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黄灯见证了从80后到90后两代年轻人的成长。同时她也深刻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和成长路径。
黄灯说,尽管这些年轻人的奋斗夹杂了无数心酸,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依然呈现出了生命本身蕴含的创造本质。他们努力、认真、淡定,有着无法想象的韧劲;他们蕴含的巨大力量,足以迸发出各种可能。“无数个体的努力,正悄悄改变群体的命运,并事实上推动社会更为稳固的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