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广东志愿服务金银铜奖”金奖获得者林丹芸
来自西藏的一颗核桃 承载学生们的读书梦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来自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90后志愿者林丹芸如是说。现场,她还带来了一颗小小的核桃。尽管核桃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林丹芸依然像对待珍宝一样收藏至今。
原来,这颗核桃来自西藏林芝一位学生,送给林丹芸表达感激之情。2018年和2019年,林丹芸先后两次报名到西藏支教。“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当我们走出机场的时候,当地的领导和老师们已经早早在外面等候,非常热情地为我们戴上了洁白的哈达。”林丹芸回忆。当时,一位老师紧握着林丹芸的手,激动地说:“终于等到你们了。”这让林丹芸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在志愿服务期间,林丹芸经常给学生课后补习功课。“印象最深是我给一位学生讲题,讲了很多遍他都不会,但他依然十分好学。”林丹芸回忆。但林丹芸并没因此放弃,不厌其烦地给这位学生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在林丹芸看来,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志愿服务结束的时候,这位学生突然拉起了她的手,并由衷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我!”当学生松开林丹芸的手的时候,她才发现手心里多了一颗核桃。
至此,西藏成了林丹芸魂牵梦绕的地方。疫情期间,她还报名参加了云支教,成为一名云主播,还与支教团队共同设计编绘防疫汉藏双语绘本、向西藏传播防疫知识。
第七届“广东志愿服务金银铜奖”金奖获奖集体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从志愿服务队伍发展为专职运营团队
作为广州海珠区志愿者协会代表,何丽静来到了现场领奖并现场分享故事。2007年,海珠区志愿者协会成立,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5万小时。
回忆起广州海珠区志愿者协会刚刚起步的样子,何丽静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办公的场地是在网吧的阳台上面,仅仅只有10㎡。”何丽静从大学时期就成为海珠区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当时大家对志愿服务还不是很理解,还以为我们是骗子。”
何丽静介绍,她在协会14年的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一次春运志愿服务。当时,接近10万名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海珠区志愿者协会临危受命,号召了200多名志愿者,奔赴异地候乘点——广交会。“当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数以万计的物资从我们志愿者手中一份份传到旅客手里。”何丽静回忆说,“到了晚上的时候,大家都是裹着被子席地而睡。”
慢慢地,海珠区志愿者协会从一支纯粹志愿服务队伍,发展为专职运营的团队,更具专业性。同时,通过多平台带动更多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企业志愿服务队伍、高校志愿服务队伍一起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我和我的同事都深深热爱着志愿服务这个行业。”何丽静表示。
2020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杨来宾:
91岁依然驻守在志愿一线
“没事,还能为病人服务,我真的很开心。我身体还行,能干就不要省力气。”当医院考虑到杨来宾的年龄和身体,希望她以健康为重,不做或少做志愿服务。但是,今年已91岁的杨来宾却毅然拒绝了。杨来宾还常常和朋友分享她做志愿服务最大的体会就是:“忙得高兴!看到患者满意离去,我特别满足。”杨来宾是一名有6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退休前是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主任医师。
1951年1月,21岁的杨来宾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穿上白大褂经受的第一场洗礼,是收治首批被冻伤的志愿军。这段经历,给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她以后坚持志愿服务埋下了种子。2005年医院成立共产主义志愿者队伍,她立即加入青松志愿者服务分队,至今已坚持了15个年头。如今,她依然以91岁高龄坚守在病人身边。在她的感染下,医院年轻的医务人员、接受过她服务的患者等40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退休后,杨来宾曾先后获得“广州市第二届优秀义工”“优质服务排头兵先进个人”“广州市首届优秀老年义工银龄奖”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