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云桌会”第二期邀请代表委员、专家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用好“新”字诀 消费“活”起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扩大内需将成为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大重点。作为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广东更要加强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内需,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本期云桌会,广州日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领域专家,聚焦扩大内需、挖掘潜力,通过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龙锟、邓潇丽、黄庆、赵方圆、张姝泓、黄子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苏俊杰、廖靖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激发内需动力:

  扩大消费是

  重中之重

  主持人:在刚过去的新年,中国消费实现“开门红”,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7%。去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达54.3%。您如何评价消费是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角色?

  何江:目前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80%,而我国这一比重不足60%,通过扩大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其中扩大消费是重中之重。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化,扩大消费对于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熊水龙: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产生了冲击,对购物、餐饮、旅游等领域造成影响,但云办公、云买菜、云逛街等新业态发展迅猛。特别是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出现的线上创新服务模式,成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支点。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也将不断发展。

  李志坚:我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消费群体超过4亿,市场主体有1.3亿多户,拥有强大的消费市场和供给能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通过制定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统筹”的相关措施,打通供应链、流通的堵点痛点,不仅有效稳定城镇和农村消费,同时培育出线上消费新业态。

  马光瑜:经济发展的牵引动力在市场、在需求。激发内需动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做好的考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能大力推动全面恢复经济活力,提升经济运行整体效能。我国作为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繁荣消费市场刻不容缓。

  促进消费升级:

  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

  主持人:在广东,基本消费在消费体系中的占比会越来越低,“十四五”期间需要多地重视和促进消费升级,不断形成教育、医疗、文化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广东业界应如何从市场需求出发,引导和推动新消费增长点的扩张、普及?

  曾庆洪: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前景乐观。但从现状来看,在实际应用、法规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仍存在客观问题——新能源汽车仍有“充电难”“充电慢”等痛点。

  我建议,一是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快技术革新,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   卢馨: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保障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民生持续改善。但公共服务供给总体上仍不足,当前难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政府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时,就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投入到公共服务中,增加优质服务的供应。而对于这些企业,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

  何江:从广东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基本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弱化,必须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要扩大高品质消费供给。未来高品质消费的发展潜力巨大,顺应趋势必须加强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二要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促进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三要发展新型消费。支持发展在线教育、网络购物等无接触消费,探索建立“虚拟养老院”,支持发展无人商业、电商线下实体店、生鲜电商等新型零售,鼓励与支持发展夜间消费新业态。

  马光瑜:应推进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解决各街道社区终端消费设施不平衡、不便捷问题,优化社区高品质服务供给,还应支持社区便利店、社区菜市场建设和改造。

  此外,我认为应积极推动5G技术应用,利用既有的信息服务业、物流业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有利于新零售创新发展的制度,推动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转型升级。还要重视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中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等方式,使夜间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李金波:当前企业之间、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工业数据融通共享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相对缺失,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成为数据要素在社会中加快配置的关键。国内正涌现出诸多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力支撑了制造业企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擦亮“广货”品牌:

  开放观念打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主持人:广东省今年提出要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支持广深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通过开展“粤贸全国”计划,开拓国内市场。对于这系列升级广东市场、擦亮“广货”品牌的大手笔,您有何看法?

  曾庆洪:广东省提出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升级广东市场、擦亮“广货”品牌的目标,必然是个大好消息。这么多年来,广州的营商环境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广州有很多来自国外的投资,外国朋友很欣赏广州的投资环境。首先是交通,广州的港口、机场、铁路都极为便利,这是很多人最看重的一环;第二是观念,广州市政府的观念非常先进和开放,投资成本较低,执行效率非常出色,因此广州这几年的营商环境发展得非常快。

  熊水龙:“广货”是对广东产品的美誉,一直有紧跟潮流、质量过硬的特点。在消费升级下,广东要加大消费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产品研制力度。要重点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等消费领域,加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同时打造电子商务加连锁超市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让更多优质产品下沉至农村市场,让更多特色优质农产品进入城市。

  李志坚:对于广东而言,要把握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趋势和要求,必须找准在商贸、会展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开拓国内市场,将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助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品质消费需求,打造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的标杆。

  何江:以广州为例,广州有华南第一商圈、较为完备的商业网点体系,拥有“海上丝路”“千年商都”“花城”“食在广州”“珠江画廊”等诸多优质旅游名片,还有全国知名的长隆、融创文旅城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符合国家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对于广州和深圳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保就业稳收入:

  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主持人:广东提出要着力保就业、稳收入、促消费,坚持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相结合。您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马光瑜: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稳就业保民生,首先要保住市场主体。

  服务业小微企业多数服务于社会终端需求,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在疫情中受到较大冲击。我认为一是要加快普惠性政策落地,在工资支出、税费、社保缴费、用电等方面的纾困政策应早落地、快见效。二是要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自救和加大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小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曾庆洪:要扩大内需,消费最关键,特别是要鼓励国民消费。消费就必须要有收入,因此扩大消费的同时也要设法增加国民的收入。增加收入就需要依靠产业发展,以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来提高大家的福利待遇。

  希望国家加大消费政策实施力度,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个例子,居住成本低了,人们才有更多余力去消费,去促进内循环、拉动内需。只有人均房价占人均收入的比例更合理,国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内需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

  熊水龙:当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能同步,幸福感就会打折扣,因此扩大消费是和人民生活品质紧密相连的。目前我认为还是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国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首先要精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房价基本稳定,优先发展公共租赁房、集体土地租赁房、企业自持租赁房、政策性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同时引入更多医院竞争和医药分流,降低居民的医疗开支。其次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最后要将节约出来的钱用在民生保障上。

  李金波:家用电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来源,占住宅总能耗的20%以上,实现“绿色制造”是家电行业的必然趋势。

  我建议要健全“碳标识”法规,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价标准,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标识”。引导家电产品实现低碳化,兼顾扩大消费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把握城镇化机遇:

  打通县域壁垒

  引入龙头企业

  主持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仍较低,未来进一步城镇化将带来更多消费,前景巨大。作为人口持续流入、城镇化水平走在前列的经济大省,广东应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何江: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广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二是不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简化城镇落户流程,在有条件的地区适时推行零门槛落户;三是大力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四是加强宣传工作,让更多群众了解广东的落户政策。

  王文银: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城镇化、促进民生改善的根本支撑点。目前县域之间资源禀赋不同,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同。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根本在于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可以引入龙头企业,并让其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配合地方经济结构。可通过政策的形式助力龙头企业进行统筹协调,提高布局效率,更好地挖掘各地资源禀赋,以“制度创新+产业再造”打通县域壁垒。

  卢馨:广东省在做好扩大内需工作上,我认为需要针对不同收入的群体具体考虑。一方面,针对低收入群体,要让他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意消费。应当着力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使得他们真正具有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中、高收入群体来说,要引导中、高收入群体扩大需求,就要从供应端发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应。

  扩大内需

  声音

  要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自救和加大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小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

  增加收入就需要依靠产业发展,以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来提高大家的福利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

  针对低收入群体,要让他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意消费。应当着力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使得他们真正具有消费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

  当前企业之间、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工业数据融通共享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相对缺失,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成为数据要素在社会中加快配置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

  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房价基本稳定,优先发展公共租赁房、集体土地租赁房、企业自持租赁房、政策性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根本在于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可以引入龙头企业,并让其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配合地方经济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

  对于广东而言,要把握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趋势和要求,必须找准在商贸、会展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开拓国内市场。

  ——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

  支持发展在线教育、网络购物等无接触消费,探索建立“虚拟养老院”,支持发展无人商业、电商线下实体店、生鲜电商等新型零售,鼓励与支持发展夜间消费新业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何江

 
     标题导航
“云桌会”第二期邀请代表委员、专家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3版:全国两会·南粤回响
   第A4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5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6版:全国两会·热话题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8版:身边纸
   第T1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2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3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4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5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6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7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第T8版:报告!我们这么干
用好“新”字诀 消费“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