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日报今起推出“云桌会”系列报道 首期聚焦乡村振兴 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

让乡村经济火起来

  编者按:生机勃发的早春,数千名代表委员会聚北京,中国如期进入“两会时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广州日报今起推出“云桌会”系列报道,立足广东广州,聚焦两会热点,让大家在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等的畅所欲言中凝聚共识,在集思广益中明确方向,同力谋划未来,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今年全国两会,乡村振兴的话题引人关注。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难题?如何让乡村经济火起来?本期云桌会,广州日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领域人士,聚焦乡村振兴,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龙锟、黄健源、何道岚、张姝泓、 王浩宇

  图/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弥补短板:

  网络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主持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上,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未来乡村还有哪些短板要弥补?如何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于欣伟:在我看来,目前不少脱贫村还有一些短板,首先是扶贫资产管理的问题。现有资产管理对项目建成后形成扶贫资产的入账、移交、处置、监管等缺乏相应的规定,难以进行相关责任的追溯。我建议借助区块链优化扶贫资产管理,加强对扶贫资产登记,确保扶贫资产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刘昕:农业规模经营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推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我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要立足小农分散的国情农情,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重视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模式多样的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济项目。另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重要。

  所以支持和培育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效益明显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双管齐下运用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这两个法宝,是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的好办法。

  马化腾:近年我持续关注中国数字化进程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今年,我在《关于积极利用数字科技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享发展的建议》中提到,根据我们2021年的最新问卷调查,没有特色产业、缺乏人才,是农村网民认为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网民对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诉求迫切,超过九成网民希望尽快在农村推广互联网技术。而在农村数字化方面,农业生产设施、医疗设施、公共基础生活设施等,是农村网民最希望得到智能化改进的方面。

  基于过去一年的调研和实践,我建议引导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人才振兴:

  搭建聚才平台 培育“新农人”

  主持人: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但农村普遍存在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引进和留住困难、人才外流严重、人才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难题,有哪些好的建议?

  马化腾:人始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应该大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此,我会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包括: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针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和乡村治理基层骨干,加强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技能培训;在乡村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的“数字化”领域,系统化推广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乡村特色等平台;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

  刘淑芬:“政+企+村”合作会是比较好的模式,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政府出台政策和发挥监管作用,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由村提供建设空间,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

  许鸿飞:对于乡村振兴而言,艺术家也是人才。乡村振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年轻的艺术家在乡村扎根反而会有更大的前景。应该制定鼓励文创艺术人才下乡落户、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落实人才下乡配套实施细则,让艺术家、文创人从城市走向乡村。

  调动群众:让乡村产业成为农民的产业

  主持人: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还存在很多难题,比如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集体经济薄弱,行政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如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

  刘昕:应该继续调动农民群众的致富增收的意愿和热情。我们可以推动和支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我们可以进一步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的实用人才,通过他们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搞好村庄建设。

  我们还要大力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下乡指导、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方式,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乡村培养新型农民、农技员,助力乡村振兴。

  刘淑芬:要让乡村产业成为农民的产业。避免大企业、大集团大包大揽或者单打独斗,要充分挖掘不同的经济主体如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家庭,甚至个人都参与其中,建立乡村共享机制。以种植业为例,村民将土地全部租出去后,除了土地租金收入之外,可能还需要外出务工才能增加收入,但如果农户也能够自己种植和销售,那么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让农民积极参与。

  巢海明:我在黄埔区九佛街凤尾村任党委第一书记,目前通过旧村改造进行乡村振兴。未来在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担当上,我们计划通过村务信息公开的方式,让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比如我们会开发一个村的公众号,定期公开信息,甚至考虑进行会议直播,只要是非保密性的会议,村民都可以直接收看全程,把村务公开做到“原汁原味”,吸引更多村民对村务公开的关注和监督,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产业振兴:以电商推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

  主持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将乡村产业落地,让产业发展成为强化乡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如何探索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户的共同增收?

  梁德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应开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行动,充分利用农村难以复耕和荒弃的土地,引进农产品配套项目建设(如产品包装、产品检测、产品冷链仓储),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同时,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要充分发挥网络销售平台的作用,通过电商平台让农产品销往各地。

  刘昕: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抓住这个关键,需要填补乡村产业目前已存在的短板。

  比如农产品标准化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产品增值的主要原因,许多地区根据本地优势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都没有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有的虽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但由于地理、气候、品种、栽培(养殖)模式和技术等的不同而不完全适用。

  农业标准化目前重点还主要突出在名特农产品,而且通常都只有一套标准,许多农产品还没有标准。我认为应该要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农业标准化体系。

  刘淑芬:结合广州市各涉农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集中精力大力建设一个以电子商务经济模式建设、由增城区展开面向全国的农村电商产业园示范项目。建成包括农产品生产、物流、管理、营销、培训为一体化的新型园区,聚集省内外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有一定市场规模的项目和经济实体入驻,以电子商务为发展方向,带动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升级转型为目的,适度引进或孵化扎根本土的物联网、文化创意、电商直播等企业,做成粤港澳大湾区极具影响力的农村电商产业基地。

  广东作为:

  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主持人:据悉,自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后,广东也即将组建省级乡村振兴局。请谈谈广东乡村面貌与村民生活的变化,步入“十四五”时期,广东如何走好自己的乡村振兴路?有哪些建议?

  于欣伟:过去一年,我调研了位于广州从化、增城的不少乡村。这些乡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增城区邓山村调研时,当地的一位老人对我说:“现在村里发展得真好,我要让在外地打拼的儿孙都回来,好好发展自己的老家。”村民们不但找到了致富的路子,更重要的是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有一股向上发展的“精气神儿”。

  刘昕:在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广东目前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广东应有更大的作为,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力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设施农业的投入。农业也要打造新基建,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载体和促进乡村振兴确保农民持续稳定收入的有效措施。

  梁德标: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声音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德标

  超过九成农村网民希望尽快在农村推广互联网技术。我建议引导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村民们不但找到了致富的路子,更重要的是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有一股向上发展的“精气神儿”。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

  乡村振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应该制定鼓励文创艺术人才下乡落户、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让艺术家、文创人从城市走向乡村。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农业规模经营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推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

  要让乡村产业成为农民的产业,避免大企业、大集团大包大揽或者单打独斗,要充分挖掘不同的经济主体如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家庭、甚至个人都参与其中,建立乡村共享机制。

  ——广州市青年乡村振兴促进会副会长刘淑芬

  在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担当上,我们计划通过村务信息公开的方式,让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广州市黄埔区九佛街凤尾村党委第一书记巢海明

 
     标题导航
广州日报今起推出“云桌会”系列报道 首期聚焦乡村振兴 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权威发布
   第A3版:全国两会·委员通道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6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你我3·15维权进行时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区街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让乡村经济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