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湾区滘口花卉市场旁的一间村屋里,住着这样一对夫妇。丈夫姓江,1976年出生,江西赣州人,公益圈的朋友习惯叫他的网名“等待知音”,后来索性简称他“知音”。因为强直性脊柱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知音70%的关节都坏死了,走路时,他用双手撑着两块木板,抬起瘦削的身子往前移,这两块木板他用了十多年,知音说那是他的两条“腿”。妻子姓彭,1985年出生,番禺人。她自幼就被查出“瓷娃娃病”,如今她伸不直手臂,也无法行走。两人住在滘口是为了方便卖花。
这些年,夫妻俩挣到过一些钱,但一直做公益的知音把很多积蓄都捐给了网上的“残友”,在短视频平台上,他累计为残友捐出7万多元;而在另一个公益平台上,他坚持每天捐款1元,天天都捐。前前后后,知音已捐出十多万元。这对患罕见病夫妇的婚后生活,简单而丰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陈忧子
“矮矮小小”的家具
早上11时,从滘口花卉市场旁拐进一条蜿蜒曲折的村巷,在一个烟酒店对面,记者见到了知音和小彭。两人住的村屋只有十几平方米,屋内简单隔起一个卫生间,其余的地方用于煮饭、吃饭、娱乐和睡觉。
为了方便生活,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矮矮的:小桌子、小凳子、甚至是小切菜板,没有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这类大家电。每次买菜,知音都会把菜寄存在对面烟酒店老板的冰箱里。中午,热心的老板将知音昨天买的猪肉和冬瓜拿给他。知音便开始切菜,他指着案板说:“这个切菜板,用的时候嫌它小,放的时候又嫌它大。”
随后,知音把电磁炉放在靠近家门口的地上,在锅里放上花生油开始炒菜,炒完他把菜放在小桌子上,又将地上和电磁炉上的油污抹干,之后从电饭锅中盛了两碗米饭,这一切做完后,夫妻俩开始了简单的午餐。
“他平时就负责煮饭、拖地和晾衣服;我主要是洗衣服和洗碗。”小彭讲述着家务的分配。
两人睡觉就在一个小沙发床上,床头放着一台电脑,还有一个直播灯,小彭告诉记者,他们曾做过一段时间网络直播,但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做了。“主要是我们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不会说。”知音说。
而屋里大部分的位置都留着摆鲜花和两人的轮椅。卖花是夫妻俩的经济来源。
南下广州与公益结缘
知音在赣州的农村长大,13岁就开始务农种地。但17岁时他突然就不能走路了。他虽然也看了几家医院,但受限于当时较低的医疗水平和贫困的家境,他的强直性脊柱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知音说,他刚得病时变得非常消沉,他想换一个环境生活,于是20岁出头的他买了南下的火车票,只身来到广州。为了生存下去,知音摆过地摊、卖过地图,干过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工作。知音说,他刚开始曾在广州火车站外卖地图,不少外地来的旅客看到他都会主动买一份。有一回来了一个军人,看到他身有残疾,就把他所有的地图都买走了,这让他特别感动。
后来,知音渐渐走进了广州的公益圈,他认识了一位姓唐的广绣老师,“我一直叫她唐老师,我们在唐老师的帮助下开设工作坊,我负责招聘一些残障人士在番禺南浦学习做广绣、广彩、绘画、剪纸、手工品加工等,这些残障人士第二个月就可以拿1500~2000元的基本工资,多劳多得,还有奖金。”
“唐老师一直在帮助我,还帮我联系各个地方的摊位,比如迎春花市的摊位,我们可以在摊位上卖东西挣钱。”知音告诉记者,他不仅卖花,而是觉得什么好卖就卖啥,以前他还做过手机贴膜,“那时候贴膜非常挣钱”。
工作之余,知音也开始思考起感情的问题,“年纪大了,总想要找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
“结婚是因为他靠谱”
小彭是在一个公益微信群和知音认识的。和知音不同,小彭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从小就坐不起来,直到七八岁才能坐,我妈妈带我去洗澡、上厕所甚至换衣服,都有可能把我碰骨折,骨折了就只能躺着。”小彭的母亲带她去看医生,但医生说这种病也是治不好的,只能等到18岁以后她才没那么容易骨折。
2017年6月,两人在一个公益微信群相识。因为一直待在家里,小彭有些胆小,知音一开始找她聊天,她总是犹犹豫豫,生怕他是坏人;后来,知音主动把自己的照片和视频发给小彭看,还一直想约她出来见面。聊了两三个月,两人渐渐熟络了起来。
那一年国庆节,小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两人约在市桥的一家饭店门前见了面。一见面,原本在微信上无话不谈的两人,却忽然尴尬得不知道聊些什么好。之后他们便进了饭店,小彭点了几个菜,吃完饭后,知音买了单。虽然有点失措,但这次见面,小彭还是芳心暗许。待第二次见面时,知音送上了一盒巧克力,还有一条长长的珍珠项链,两人也就此确定了关系。
小彭后来曾试探着问她母亲,但母亲不太同意,“他们担心我们两个要是在一起,以后该如何互相照顾?但我就是觉得他靠谱,所以坚持要嫁给他。”小彭说,知音给她的印象就是老实靠谱,“他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也不会骗人,做事也很靠谱。”
2018年5月,两人坐火车赴洛阳结婚,知音说:“当时公益圈的一个老师在洛阳组织了一个残疾人的集体婚礼,所以我们两个就报名参加了,那场婚礼有35对残疾人结婚,现场来了2000多人,非常热闹。”回到广州,两人邀请了公益圈的朋友在海珠区的一家饭店吃了一顿饭。知音也见到了小彭的父母,随后又带着小彭回到赣州老家见他的母亲。从那之后,两人的父母和亲属都没再反对。“他们过年前还过来帮我们卖花,我们也去番禺那里拜了年,她父亲对我特别照顾。”知音告诉记者。
“我父亲说,只要他对我好,老实、靠谱就足够了。”小彭看着知音,眼神中充满爱意。
“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我们”
每天下午3时许,知音就开着电动车将花拿到附近地铁口去卖,小彭有时也会跟在他后面一起卖。因为要卖花,知音特别关注天气,也特别关注各种节日,“天气不好,我们就不敢进货,因为进了货也卖不掉。”知音表示,多年来做这些小生意,他熟悉时令,等天气热了就要转卖别的东西。
而知音和小彭短期内最大的梦想是买一辆三轮的房车,一路开到海南去,去海岛上吹吹海风、看看风景、做做小生意。尽管想要攒钱买车,但知音仍然坚持着做公益,他在一个网络公益平台上每天坚持捐款1元。此外,知音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些和他一样身体有残疾的人,他都忍不住向对方捐款,前前后后已经捐了十多万元,“别人帮过我,所以别人有难,我也能帮就帮,坚持捐款。”
“我希望那些看到这篇报道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敢去面对,人生难免都会有磕磕绊绊,你看我们都这样了,还是乐观地去生活,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压垮我们。”采访最后,知音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