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今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期《学习笔记》特邀中央党校、广东省委党校和广州市委党校的专家作为“辅导员”,与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刘文亮、石善伟
学习金句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内市场是我们的发展根据地
辅导员 谢鲁江中央党校教授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一个重大经济决策,侧重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要统筹的两个大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我们既要抓住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应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我们现在考虑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出发点。虽然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经济问题,但我们要明确政治站位,即站在什么政治高度上看经济发展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是很核心的现实原因,两者在经济上的影响是深远的。疫情分割了市场,同时疫情的飘忽不定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人员和要素的往来维持着经济的运行,而疫情切断了相关往来,对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同时,有人还主动从经济上搞对抗,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因此,如何应对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战略抉择就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立足点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了我们要强大国内市场,原因在于,其一,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内需为主;其二,这种内需我们是有充分条件满足的。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14亿走向富裕的人民的生产生活、消费投资,决定了我们这个市场的成长性非常好。近年来,尤其是疫情期间,国内市场都是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支撑力量。无论是长期的发展趋势,还是近期的发展应对,都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市场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实现现代化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的提高,更要表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实际上,国内老百姓消费水平的提高,财富总量的增长,投资水平的提高等,都构成现代化的内容,都体现为强大的国内需求。做好国内市场,不仅是为了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当然,我们又不是封闭的,我们的市场也对全世界开放。国内的市场做大了,世界的市场也做大了,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抓好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供给方面,我们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我们的有效供给,包括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给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开拓新的供给,进而用新的供给去创造新的需求。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来讲,要考虑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确保稳定可靠、自主可控。需求方面,我们要以内需为主,不断开拓市场空间,把发展的要求与我们开拓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既是现代化的目标,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空间所在。只有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扩大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优化需求结构,才能把需求的文章做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立起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拉动供给,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平稳发展,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就能够更好地稳步推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所需、所驱、所能”
辅导员 许德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教授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交汇。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我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是受外部环境重大变化所驱,是基于发展阶段和条件所能,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新发展格局是相对原有传统发展格局而言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可类比一个人的身体,血流畅通无阻,才能把氧气输送到每个需要的地方,新陈代谢旺盛,人才有气力和活力。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是主体,但并不是全部,与世界联通、交换的外部循环永远不可或缺,不仅仅是因为互通有无,或者说本国没有才需要进口和交换,而是外部循环本身也是促进内部循环的推动力,是提高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内在需求。从资本、技术的进出到与国际规则的对接,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开放的深度,提升开放的水平。同时,国内经济循环通畅了,就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发展所需,又培育和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通过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助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受外部环境重大变化所驱。近些年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政策内顾倾向明显,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部分西方政客、国家和地区抱有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自身的正常发展和内政外交,施加无理指责和阻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又把上述问题扩大化、深度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积极主动地应对,在发展思路和策略上,需要因势利导、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例如,当传统国际循环大势明显减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的时候,就必须想办法挖掘和提升国内经济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以国内经济循环促进和带动国际循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发展阶段和条件所能。从我国自身发展阶段和条件看,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的积淀,呈现出诸多转折性变化。从生产端看,目前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不仅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在不少高科技行业和领域,也不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从消费端看,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得到持续巩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成为国内市场成长发育的巨大助推力,消费需求的量增质提不仅是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发展活力的来源、增长动力的引擎。同时,基于复杂的内部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规模可观、时期较长的投资需求。生产、消费、投资的这些特征和优势,决定着我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维持国内大循环的运行并保持较强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
辅导员 章泽武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基础上,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理论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实践上成功推动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对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做出重大的调整完善,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又为实现这种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又为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借助国际资源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对此,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只有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获得了长足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一个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既有利于打破因“两头在外”形成的区域失衡和收入差距,又能提高劳动者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可以实现内部循环,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国际循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如今,我们具备实现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诸多条件,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要用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成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