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女铁人”“女超人”是怎么炼就的?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詹雯跑遍纳雍县29个乡镇300多所学校为教育教学把脉问诊
涂端玉、何瑞琪、缪璟、刘丽琴
刺柠吉生产车间
詹雯
杨国强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药集团:

  未来五年拟投入1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

  刺柠吉系列产品于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2020年突破5亿元,并带动了贵州刺梨产业蓬勃发展。据贵州工信厅数据,贵州刺梨种植面积已超200万亩,刺梨种植受益农户6.5万户、21.7万人,户均增收7000元。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刺梨产品,小卖部超市也在卖刺梨产品。”罗国凤在王老吉惠水工厂担任生产主管,她表示,在老字号“王老吉”的带动下,贵州第二大农业产业被真正激活了……

  日前,广药集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是广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透露,“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全力打造刺柠吉品牌,继续帮扶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创造更多“黄土变成金”的生动实践。

  “种刺梨,以前最愁的是销路,比较难卖,后来与一些刺梨产品加工企业签了收购合同,销路和收购才开始稳定下来。”贵州龙里县茶香村村委副主任肖发海算了一笔账,如今基本上一亩刺梨能年产1000-2000斤,茶香村平均每户有30亩左右的地,一年总共就有6万元的收入。文革学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但近年来靠着种植刺梨,将家里的一层平房又往上加盖一层,还为儿子娶了媳妇,新房里还摆上了60英寸的大彩电。

  广药带动激活贵州刺梨产业

  刺梨也正在从一种山乡初级农产品,变身为撬动百亿市场的产品。2018年底,广药集团承担起贵州刺梨产业帮扶任务。面对这颗“养在深闺”的小野果,广药集团并没有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进行简单帮扶,而是结合市场需求、刺梨特色,用98天高效开发出刺柠吉饮料等产品,让小野果迅速走出大山。

  与此同时,广药集团在黔南州惠水县设立了王老吉和刺柠吉加工基地,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设有刺柠吉润喉糖生产基地。两个生产基地有效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其中大部分是山区移民户和建档立卡户,同时带动了当地原料种植、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广药集团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及其团队合作开展刺梨功效研究,发布了刺梨在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发起成立粤港澳黔刺梨产业创新联盟,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落地。

  刺柠吉系列产品于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2020年突破5亿元,并带动了贵州刺梨产业蓬勃发展。据贵州工信厅数据,贵州刺梨种植面积已超200万亩,刺梨种植受益农户6.5万户、21.7万人,户均增收7000元。广药集团帮扶贵州发展刺梨产业的案例入选国扶办“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专项案例”以及国家发改委“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入围典型案例”,是广东省唯一同时入围的扶贫案例。

  打造“广药集团不走的扶贫队”

  除了帮扶刺梨产业发展,广药集团造血式产业帮扶也在全国遍地开花。自2016年5月起,广药集团负责对广东省梅州市松源镇径口、湾溪、园岭三个相对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口帮扶过程中,广药集团结合当地产业特色,重点支持烟叶和柚果种植业发展,形成了种植烤烟750亩,种植柚树8.7万棵的规模。

  “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广药集团以村企共建的形式,先后在三个帮扶村建成3个农民夜校。

  过去四年多,广药集团累计投入超1000多万元,通过“扶贫+扶志+扶智”的方式,助力广东省梅州市三个相对贫困村140户352人实现全部脱贫。同时,在广梅产业转移工业园动工兴建了全球最大的凉茶原液提取基地以及采芝林中药产业服务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为当地解决劳动力就业600多人,并带动相关中药种植产业发展超1万亩,真正打造了“广药集团不走的扶贫队”。

  广药集团还在甘肃两当县、华池县等五个县设立“扶贫车间”,通过药材种植采购深加工和扶助当地特色产业等途径进行扶贫,并在兰州建设王老吉大健康生产基地,在陇西建设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由此建立长效帮扶“造血”引擎。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广药集团再次率先行动。今年2月2日宣布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广药集团“刺柠吉”十亿乡村振兴基金,未来五年拟投入10亿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首个落地项目将联合惠水县合力建设刺梨产业科创中心、“好花红刺梨文化原点村寨”、新农人培训班、刺梨种植基地、惠水王老吉凉茶博物馆等。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詹雯:

  她是1600名学生的“妈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缪璟

  詹雯探索出教育帮扶“六个三”模式,开展了40场培训,培训人员达9000人次,组织了五场“纳雍人说自己的教育故事”系列活动,将天河区“正面教育”德育模式带到纳雍县,举办了4场正面教育观摩活动,为185名班主任播下了正面教育的种子,为500多名班主任开拓了教育视野。

  “非常激动、非常感动、非常荣幸!”记者联系上詹雯——广州天河区车陂小学校长、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电话那头传来兴奋的声音。“自己作为参与者、见证者,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实践,真的太激动了!”她说。

  “女铁人”:3年跑遍纳雍县29个乡镇300多所学校

  詹雯,是一名来自广州市天河区的老师。2017年,她来贵州省纳雍县支教一个星期,便被孩子们对山外世界的渴望所打动,念念不忘。自2018年起,她主动留在当地,奔走在教育助推脱贫攻坚的路上,并挂任纳雍县教育局副局长、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任校长,在3年时间里跑遍了纳雍县29个乡镇的300多所学校,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把脉问诊。

  2018年5月,经天河区教育局选派,她来到贵州省纳雍开启了三个月的挂职支教,挂任县教育科技局德育办公室副主任和纳雍县第一小学副校长。

  2018年挂任纳雍县教育局副局长后,她变成了同事眼中的“女铁人”,乡亲们口中的“女超人”。她探索出教育帮扶“六个三”模式,开展了40场培训,培训人员达9000人次,组织了五场“纳雍人说自己的教育故事”系列活动,将天河区“正面教育”德育模式带到纳雍县,举办了4场正面教育观摩活动,为185名班主任播下了正面教育的种子,为500多名班主任开拓了教育视野。她还组织曾去广州跟岗的100位后备校长成立“星火队”,每周四带着二十名队员到一所学校,为学校提升把脉献策。

  “女超人”:废寝忘食三个月为学校争取200多万元捐赠

  她还救助了一个8岁孩子的生命,当孩子被送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六个半小时的手术出来后,她成为了孩子口中的“妈妈”,从此照顾孩子三次到广州手术。詹雯的努力感动了社会各界,一些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解囊,捐资助力纳雍教育扶贫。

  2019年12月,詹雯又多了一个新的角色——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校长。这是一所天河区和纳雍县共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由天河区投资4250万元捐建,以解决2393户12000名异地搬迁贫困户子女上学问题。学校于9月动工以解决当前1600名学生上学问题。

  接下新任务以后,从学校施工管理,到办学理念、校园文化、队伍建设,詹雯废寝忘食,全然忘我。她先后联系多家企业为学校捐赠设备物资,短短三个月时间,为学校争取到广州、贵州、纳雍的爱心捐赠200多万元。每次企业和爱心人士慷慨捐赠,都说因为詹雯感动了他们,让他们觉得应该为学校做点什么,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詹雯的帮扶时间一再延期,身份也一再变换,从副校长到副局长,从“女保安”到“女铁人”“女超人”……但无论角色如何变,不变的是她对教育的热忱和初心,持之以恒的是对纳雍的热爱和真诚。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国强:

  20多年投入87亿元助力近50万人脱贫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丽琴

  图/受访者提供

  20多年来累计公益扶贫捐款到位资金87亿元,受益超49万人次。通过设立助学金、创办慈善学校等,杨国强累计投入20.24亿元,惠及贫困学子10.33万人次。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招收2269名贫困学生,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72人月薪过万。

  出生于广东佛山顺德北滘镇一个农民家庭的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小时候家境贫困差点高中辍学,后因得到政府资助免掉7块钱的学费还获得2元助学金,才完成学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一荣誉称号后,杨国强激动地表示,“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

  20多年来,杨国强矢志不渝坚持扶贫之路。从早期捐资助学扶贫开始,到成立20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碧桂园集团发挥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帮扶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和广东清远英德市等全国16省57个贫困县,经历了单个项目帮扶、试点驻村扶贫、大规模驻村扶贫、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并探索出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4+X”扶贫模式,为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扶贫提供了具体样本。20多年来累计公益扶贫捐款到位资金87亿元,受益超49万人次。

  两次捐出一半身家教育扶贫

  近年来,即使在碧桂园各种重要活动上,也很难见到杨国强的身影,但是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国华纪念中学等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却常常可看到杨国强勉励毕业学子,重视教育扶贫之心可见一斑。通过设立助学金、创办慈善学校等,累计投入20.24亿元,惠及贫困学子10.33万人次。

  1997年,事业小有成就的杨国强,就匿名捐出当时一半身家100万元设立仲明助学金,资助广东省内的贫困大学生,直到十年后企业上市才对外披露,每位受助者自愿签署《仲明助学金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帮助有其他需要的贫困学子。截至2020年累计捐赠4100万元,1.2万名贫困学子受惠。

  2002年,杨国强再次捐出一半身家2.6亿元,创办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优质高中教育。他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定期与他们谈话交流,一直资助他们读到本科、硕士乃至博士,迄今已培养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3个民族的3260名贫困学生,已毕业2582人。

  为贫困户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此外,杨国强投资10亿元,先后创办全免费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扶贫,让贫困学子掌握一技之长。

  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招收2269名贫困学生,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72人月薪过万。同时,杨国强还为贫困户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粤菜师傅、家政、技工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93093人,推动就业50426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标题导航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詹雯跑遍纳雍县29个乡镇300多所学校为教育教学把脉问诊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迎接全国两会·学习笔记
   第A4版:迎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5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2版:创文特写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阅读·体育
   第A16版:湾区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女铁人”“女超人”是怎么炼就的?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中国减贫学》向全球发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乘势而上 再接再厉 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