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应若素、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钟奕苑、广铁集团的陈长发获得表彰。
应若素的帮扶成果——
毕节5项零的突破:
重症艾滋病的诊治,扭转了毕节市重症艾滋病送往贵阳等外地的局面;IMSA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HIV暴露后预防用药;IFN-γ体外释放试验技术(IGRAs);Xpert技术等。
应若素:精准帮扶 毕节实现5项零的突破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贾卫东)在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隔离病区负责人应若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8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经过层层筛选,委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若素博士挂职贵州省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毕节三医)副院长。她敢于担当,亲力亲为,促进毕节艾滋病诊疗快速发展,实现了5项零突破,创造了6项毕节第一。
到毕节三医后,应若素经过认真细致调研,发现该院虽是政府指定的传染病医院,但传染病救治实力较薄弱,不能有效承担全市的传染病救治任务。为了改善现状,她亲自到每个感染科,找到各科室主任,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分析只扫“门前雪”的种种危害——若遇到突发传染病疫情,“一盘散沙”将不利于快速有效解决问题。主任们思想认识统一了,应若素便牵头成立大感染专业,规范科室指引;定期召开集体例会,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门诊统一安排各病房病人收治,规范每个病房的业务范围等。目前三个病房都是满员运转。
她结合传染病实际,引领其他科室水平大幅提升。当时,毕节三医检验科业务范围有限,仅做生化检测、普通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应若素调查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促成检验科人员到广州市八医院学习,并指导检验科成立HIV初筛实验室、开展新技术等,进一步夯实艾滋病诊治和全院的实验室基础。
她亲力亲为,促进当地艾滋病诊疗迅速发展
毕节三医艾滋病科开科后发展停滞不前,科室医护人员自身对艾滋病存在一定畏惧心理,该科室主任也因自身原因申请调离岗位。作为感染专业的副院长,应若素主动请缨兼任艾滋病科主任。
“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不论病种、不论贫穷,我们要对艾滋病病人一视同仁,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这是应若素走进感三科定下的第一条“铁律”。为了更好地照顾病患情绪,她要求科室所有医护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戴手套接触病人,多陪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聊天,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了观察重病患者的身体情况,无论是春节还是别的节假日,应若素甘愿牺牲一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默默守在病房细心登记患者的状况。
应若素接手科室后,通过科室建章立制、规范查房和诊治流程,科室业务水平快速提升,成功救治数十例重症艾滋病患者,实现了毕节市重症艾滋病患者诊治零的突破,完全扭转了毕节市重症艾滋病患者须转往省城贵阳治疗的落后局面。目前,艾滋病科已成为毕节市重症艾滋病救治中心,还解决了毕节市HIV暴露后预防用药,再次实现毕节市零的突破。
她授之以渔,指导提升毕节三医自己的艾滋病诊治水平
“我不能长期待在三医、待在毕节,怎样才能使他们自己能干会干?”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若素首先致力于对医疗后备人才的培养。她亲自带队赴广州负责毕节驻广州规培生管理工作,鼓励年轻人提高本领,并先后3次邀请广州市八医院专家来毕节三医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组织专家坐诊现场解决问题。在毕节三医每月组织1次大感染科业务学习,每个科室轮流参与,从应若素主讲开始到普通年轻医生主讲,培养年轻医生钻研学习习惯。
艾滋病科工作规范实施后,应若素并不贪功,提拔三医业务骨干任科室主任,指导提升毕节三医自己的艾滋病诊治水平,组建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应若素的带领下,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精准帮扶使得毕节三医的艾滋病诊疗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5项毕节零的突破:重症艾滋病的诊治,扭转了毕节市重症艾滋病送往贵阳等外地的局面;IMSA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HIV暴露后预防用药;IFN-γ体外释放试验技术(IGRAs);Xpert技术等。
6项毕节第一:毕节三医艾滋病诊治水平、艾滋病重症PCP肺炎的综合诊治、无创呼吸机在重症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规范的艾滋病门诊病历书写等。
钟奕苑的驻村扶贫成绩单
5年多来,钟奕苑累计遍访7个自然村,走访贫困户77户224人1万多次,非贫户5000多次,穿坏胶鞋13双。
在钟奕苑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大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2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率100%,达到省定贫困村出列标准。大罗村相对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6849元增长到现在的16532元,村集体经济从帮扶前的3.9万元增长到36.4万元,同比增长了8倍。
钟奕苑:大罗村的“活地图” 穿坏胶鞋13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祝桂峰、黄勇、郭婉华)“很激动!很荣幸!同时又感到压力!”2月25日上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结束之后,广东省自然资源系统唯一一名获表彰代表钟奕苑一连用了三个词来形容他激动的心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四级调研员、广东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钟奕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把荣誉、压力转换为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三年期满再干两年
五年扎根大罗村
2016年4月,省自然资源厅钟奕苑同志请战参加第一期驻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的定点扶贫工作,成为省自然资源厅驻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9年三年期满之后,本应交棒的他又主动申请留下参加第二期驻村工作,这一干又是两年。
在大罗村委会二楼一角的18平方米小屋里,钟奕苑用铁皮柜隔成办公室和卧室,在两张铁皮柜中,扶贫档案文书分类清楚,摆放整齐;床底下6双胶鞋,一字排开;墙上一张大罗影像图,密密麻麻布满的文字标记和各种色块。“我来大罗就没穿过皮鞋。”“再好的脑子也比不上用笔记录。”钟奕苑一一解释道。
5年多来,钟奕苑把汗水洒在了大罗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累计遍访7个自然村,走访贫困户77户224人1万多次,非贫户5000多次,穿坏胶鞋13双,先后向省厅递交工作材料200多次,向丰顺县反馈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意见500多次。
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大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2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率100%,达到省定贫困村出列标准。大罗村相对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6849元增长到现在的16532元,村集体经济从帮扶前的3.9万元增长到36.4万元,同比增长了8倍。
复垦指标成功交易
村里发展有底气
2018年12月12日,大罗村岳潭拆旧复垦项目指标在省复垦指标交易平台成功交易,成交单价为50万/亩,交易总金额达2154.05万元,成为全省首宗拆旧复垦指标交易项目。当时,全村村民无不欢欣鼓舞。
“有了资金保障,我们对村子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村委会主任激动地说。
从项目的立项到最终的落地,一切看似水到渠成。然而,背后的故事并没有如此顺利。
由于涉及土地,涉及资金分配,在项目筹备阶段,钟奕苑就在思考如何稳妥推进这项工作,让村民吃上“定心丸”。
凭着与群众打交道的多年经验,钟奕苑深感项目的前期沟通工作需得做扎实,“首先要把项目一一拆解,耐心地跟村民进行解释。”为此,在项目实施前,钟奕苑几乎把岳潭村小组村民的门槛踩烂了,向岳潭村小组理事会、村民代表详细说明项目的相关内容,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
多次走访促项目落地
“落户”蜜蜂特色养殖
如何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不返贫,一直萦绕在钟奕苑心头的一件事。
大罗村虽有54.8平方公里之大,但林地面积占了九成之多,且当地林地、耕地基本是承包到户,比较分散,对产业扶贫项目的选址限制较多。
引进什么产业?如何引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走访调研中,钟奕苑听说村里有一位在东莞经营养蜂场的养蜂“高手”,钟奕苑和驻村工作队高兴得睡不着觉,马上与这位高手取得联系,达成合作共识。
产业帮扶项目有了眉目,钟奕苑又开启为解决选址问题奔走不停的日子。常年在大罗村各地跑的他,成了大罗村的“活地图”。
通过牵线搭桥,林下蜜蜂特色养殖项目在大罗村顺利“落户”。目前大罗村养殖有200多箱华南中蜂,建了浓缩车间和冻库,并建立起了一个标准化示范蜂场。为解决“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钟奕苑和驻村工作队搭建起全链条的产销模式,通过大罗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向山外消费者供应优质蜂蜜。“第一年收益就超出我们的预料,有14万之多。”
陈长发驻村扶贫的成绩单
2016年以来,陈长发连续5年扎根广东省化州市中垌镇公居村,帮助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830元提高至现在的16824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28840元,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陈长发:脱贫成功时,“我会悄悄离开”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庆)“参加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让我倍感振奋和光荣!这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扶贫干部的充分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增添了我们做好后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信心和动力。”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铁集团驻公居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陈长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16年以来,陈长发受广铁集团委派,连续5年扎根广东省化州市中垌镇公居村,充分发挥铁路行业优势,帮助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830元提高至现在的16824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28840元,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只有和他们交朋友,他们才会认你”
2016年5月,陈长发来到了公居村。公居村地处粤西偏远山区,出入要翻山越岭,辖内有6个自然村,总户数600户。全村山多耕地少,村级自然资源贫乏,缺乏经济收入增长点,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户有66户,其中24户还守着泥瓦房度日。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陈长发对村民们的艰苦感同身受,决心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他自下而上认真做好脱贫规划,探索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党建带扶贫模式、文化扶贫模式三大模式,制定建设美村、产业发展等八项扶贫任务,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一户一法”“一户几法”组合式的帮扶措施。“贫困村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很难打开心扉。只有和他们交朋友,他们才会认你。”陈长发说。
村民高素君是名语言障碍者,以前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名字。陈长发请她在地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当高素君歪歪扭扭地写出名字,大家第一次叫她“高素君”时,她露出了会心微笑。“找到名字,其实也是找到尊严。扶贫先扶志,一个人要有想法,要有尊严,才能够过上好日子。”这是陈长发常说的话。
牛大力是名贵中药材,药用价值高。2017年,在广铁集团投入96万元的帮扶下,党员村民刘付成亮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带领全村40多户贫困户共同发展牛大力种植,实现了资金、项目、经营、分红的资源整合。如今,以“公居村委会+家庭农场”的产业拥有了年均约10万元、连续15年的分红。
2018年,“感动化州”十大人物评选揭晓,陈长发毫无争议地获得总评第一名。有人叫他“铁路来的书记”,也有人叫他陈哥、老陈……
如今,公居村66户203名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陈长发的使命也即将结束。“到时,我会在晚上悄悄离开,但是我的心永远牵挂公居村。”说完,他推开窗户,泪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