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面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两周年。《规划纲要》明确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闯新路——“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蓝图展开、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越来越多、港澳职业资格互认范围越来越广……广州联手深圳,两座相距仅约100公里的“双子城”将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努力成为全球创新发展最具活力和最有竞争力的“双子城”。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广州正扬帆起航,朝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统筹/申卉、龙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申卉、何颖思、董业衡、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乔军伟
引领大湾区建设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绝非一场简单的“圈地运动”,而是要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发展。城市群里的中心城市则更需要引领产业升级,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城市,广州承担引领和辐射周边区域发展的重担。应对全球产业变革浪潮,广州展现出顽强灵活的城市特质,寻找到新的突破和增长引擎。
疫情考验全球经济。2020年广州GDP数据最终为25019.11亿元,排名全国第四。2.7%的GDP增幅,高于全国2.3%、广东省2.3%的平均水平。亮眼数据背后,是一个经济韧性十足、发展动力强劲、不断自我更新改造的广州。
广州是一座传统产业发达的城市,通过数字化转型,广州极大地提升了效能和竞争力。2020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已经提升至65.9%。如今,广州新兴产业已成为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IAB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1.6%,担当了广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迅速恢复,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1%和5.2%。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信息软件等现代服务业支撑强劲,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3%和13.0%。
经济如过山车一般冲出谷底,这既检验了广州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成色,也表明了广州高质量发展潜力仍在不断释放。这种通过城市产业变革集聚的能量,足以带动区域的势能迸发。
踏进“十四五”的新征程,广州仍孜孜以求,努力担负新使命、书写新华章。
今年1月2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金融产业版图更完善,广州实体经济将获得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湾区具有发达的工业和消费,大宗商品的贸易关乎产业链稳定。广州期交所将帮助大湾区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保障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大宗商品战略安全。低调务实的广州,一直在为大湾区的产业链注入新鲜血液,点燃世界级城市群的活力。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加强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成为摆在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重要课题。广州正不断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促成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流通。
随着明珠科学园正式动工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正式动工,广州正构建以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个)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省实验室(4个)为原始创新主力军、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具有广州特色的“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硬核”布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广州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性结构和核心硬件。当前,广州冷泉生态系统、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全部动工。新型地球物理考察船已建成下水进行设备安装,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开工建造。天然气水合物勘察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预计在年底投入使用。围绕四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州形成定位清晰、高度密集、先进高端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提高大湾区乃至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大科学装置能够凝聚湾区的创新资源,为协同创新提供平台。借助来自广州的“超级算力”—— “天河二号”,香港科技大学甘剑平教授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新的三维高分辨率中国海多尺度海洋环流模型。“香港本身并没有超算,我们研究院基于香港科技大学把超算引入到香港。”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署理院长高民表示,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正以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香港的科研团队进行研发。
不但科技创新,广州也在科技制度创新上努力探索。率先实现市级财政科研经费跨境进入香港;率先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资格认定;率先设立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受理”服务窗口……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广州将牢牢把握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从“一带一路”到RCEP
广州携手港澳向世界传递信心
从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到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广州正快马加鞭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到今天成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广州开放之门一直敞开。
在2020年GaWC世界城市分级排名中,广州排在全球第34位。在2020年全球潜力城市指数中,广州排名第54名。广州城市国际话语权也在增强,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连任世界城地组织世界理事会和执行局城市。广州国际朋友圈也越来越大,2016年以来广州驻穗总领馆、国际友城总数分别达到66家和87个。
根据《广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发展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成为广交会进口展最大参展群体,累计参展逾8000家次。广州跨境电商进口总值连续六年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广州是全国形成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数量最多的试点地区。
“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防止与西方脱钩。国际循环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且具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指出,“广州是内外循环的连接点,向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和西方企业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在去年广州举办的创交会上,“一带一路”国际成果展区火爆,因为参展的以色列项目众多,专门设立“以色列日”。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劳霈乐表示,“广州为以色列企业提供的不仅是资金和土地,还有市场和人脉,这是以色列企业急需的。”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署,广州在国内一线城市中率先行动起来,举办RCEP与广州发展圆桌会议,RCEP的签署为广州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大动力和机会,也明确广州将推动与RCEP相关国家在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方面的决心和目标。广州市商务局局长洪谦表示,将利用RCEP的市场开放合作发展广州市贸易投资,推动广州市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规则对接推进内地与港澳
更高层次深度合作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如何实现粤港澳制度规则相互衔接,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制度之异”到“制度之利”,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则、产业、服务等多方面深化融合发展,加速“软硬”联通规则衔接。
广州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2.0和3.0改革,并于近期《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获评“标杆城市”。今年广州将开启营商环境4.0改革,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脚踏实地步入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期深水区,推进职业资格互认,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工种)认可由22项增至32项,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港澳人士选择广州作为他们逐梦大湾区的起点。
规则对接,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2020年11月27日,全国首宗由澳门籍仲裁员参审的涉港澳劳动争议案件在南沙仲裁委开庭,这是全国首批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依法履职以来由澳门籍仲裁员参审的首宗案件。在合议庭庭前会议上,澳门籍仲裁员李国辉对企业福利及员工薪酬考核给予细致分析,大大推动了案件的审理。事实上,通过考核的首批港澳籍仲裁员共有7名,随着粤港澳劳动用工融合和人才交流成为常态,他们的出现,将有效化解涉港澳劳动争议,为粤港澳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化服务保障。
让我们再将视线移到城市的北端。装载着马匹的车辆进入从化马场,经过海关监管区查验平台检验合格后,通过生物安全通道前往香港沙田马场。从没有先例可循,到广州海关创新审批制度创建马匹跨境运输通关检疫体系,香港赛马实现了粤港“自由行”,世界级的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生态渐成。接下来,两地还将开展“粤港杯”赛马活动、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等国际性、高水平的赛马活动,并在退役马匹训练、场地器材设施、马业人才培训以及青少年马术项目发展等方面积极合作。
正是规则的便捷畅通,让“港澳人”成了“湾区人”,让“从化驹”成了“世界马”,要素资源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起来,一流湾区的战略格局有了支撑。
软硬联通打造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关乎着粤港澳三地居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今年年初,在广州牵头下,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七市市长齐聚一堂,谋划串联七城的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春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州地铁18号线铺轨建设如火如荼,未来这条线路将延伸到中山和珠海,成为大湾区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2月5日,南沙区共有产权人才住房选房摇珠仪式在广州市南沙区首筑花园前广场举办。去年,广州首批共有产权人才住房在这里举行首次选房摇珠仪式,9名就职于南沙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机构的港澳青年通过审核。南沙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南沙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优惠便利政策,是我选择在这里扎根生活的根本原因。”在南沙创汇谷创业的港澳青年金光遥说。顺利在南沙申请购买到共有产权住房,让他在南沙有了第二个“家”。
昇永公司新鲜采摘的蔬菜,每天16时-17时从增城装车,经文锦渡发往香港。蔬菜基地在生产时会进行质量自检,农业农村部门等也会定期抽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 不仅本地农产品,外地的新鲜好货也能够通过平台端上广州老百姓的餐桌。疫情期间,供港供澳农产品没有停下脚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在全国认定生产基地962个和93家产品加工企业,在全国布局建设16个配送中心或分中心。
为了让港澳青年来到广州创新创业,广州落实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五乐”行动计划,全市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4个,落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企业)546个,并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
在此基础上,广州高品质打造穗港澳三地交往交融品牌。启动首届“优职英才”港澳学生长期实习计划,实施“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吸引150名港澳大学生参与。举办“青创杯”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比赛,累计征集港澳地区项目逾400个。上线运营社融媒体“新花城”穗港澳频道,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系列活动。
2020年,GaWC世界城市分级排名中广州排名第34名,在全球潜力城市指数中广州排名第54名。
广州举办“青创杯”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比赛,累计征集港澳地区项目逾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