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对未来一年甚至“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目前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该如何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一直紧盯职业教育,今年她将继续为此建言献策。她提出,在产教融合中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原因是企业获得的回报不高。目前国家正在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如何让这些企业在培育人才中获得回报,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建议国家进一步落实产教深度融合
许玲在职教一线奋战数十年,每年都会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专业的建议。正因为专业,她的建议不仅反映基层的声音,更具有前瞻性。比如她曾在3年前建议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并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技能型、应用型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
而教育部在去年底已经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和健全普职融通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内容上、培养上将实现衔接,任何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制度,进入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也将实现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并将在课程共享、学生流动两个层面进行。
今年,她继续聚焦职业教育的痛点提出建议。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往往需要校企之间进行深度协同。然而职业院校和企业需求并不一致,学校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是为了获得急需的人才。
根据许玲的观察,过去不少企业进行产教融合的方式,是自身成立一个教育事业部,并由教育事业部负责与学校的合作。因为企业的逐利天性,教育事业部也被赋予盈利考核指标;最后这个教育事业部也演化并独立成一家培训公司,与为产业培养人才的初衷渐行渐远。许玲表示,学历教育天然是公益性的,这与企业的逐利倾向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
从2019年开始,国家开始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主体作用,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强引领示范效应。如今,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884家企业已经被纳入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
“企业踊跃参与产教融合,这是一个好现象,但要保证路线不走偏,需要更加细化的政策来引导。”许玲说,目前国家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采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许玲表示,各地在落实该政策时,还需要更加细化。比如,到底培养多少人才,才能免多少税的具体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关键的问题,是在国家组合拳的大政策下,地方政府如何真正落实补偿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培养人才所付出的成本,而不仅仅是督促企业参与校企联合育人。”
大湾区应申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今年,许玲还将向大会提交“关于申请筹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议”。“目前天津、广西、河南、山东、黑龙江等地都建设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验区里的职教事业将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比如职教师资培养渠道得以扩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名额增加等。这将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将支撑企业的转型升级。”许玲说。
去年12月,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其中为“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了诸多利好政策。“我觉得不只是深圳,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所以我建议在大湾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职业教育改革开先河,也为三地职业教育相互融合探路。”许玲说。
许玲表示,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各有特点和优势,但目前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多属民间层面合作,缺乏国家层面主导的合作平台,定位和层次也有待提高。“依托湾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将为三地提供合作平台,共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联盟及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建立起三地职业教育机构间的协调机制与对话通道。”许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