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以心入画,以情造文”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作家白音格力最新力作——“从前慢”书系新书《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教你用光阴里的古画之美链接内心、艺术与生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古画之美链接内心、艺术与生活
说起文人画,我们就会想到从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到范宽、米友仁、董其昌、黄公望等名字,从唐、五代到宋、元、明、清,这些文人画家所拥有的审美生活,是千百年前最璀璨的人文风景,也是千百年后的我们依旧向往的理想生活。
作家白音格力说,“走在古画的光阴里,总觉得人一生,经历多少苦难坎坷都不算什么,看到阔处,行到明朗境界,便可随地春山,处处夏绿,当苦寒来袭,自然就做老菊一枝,寒梅数点。”所以,除了日常工作、为文、登山之余,他最喜的便是读画。因为“那里山叠万册书,花开千页诗,一风一水,一云一月,皆是美丽的文字,我读得忘我,读得心神畅快”。
他的新作《墨戏:人文古画三十品》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读者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读画,可得古人的山水情致
“从前慢”书系主编萧萧介绍说:“跟随作者一起读画,仿佛画堂晨起,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你自可取青山当席,置茶品茗。闲下一日,鸟正衔花,别有天地。”
这本书里展示的不仅是文人画,更是追溯藏于画中的美学细节和中国传统美学生活。中国古代文人生活讲究“境”,心境和意境,汇入笔端,就是画境。
比如,书中介绍李唐《策杖探梅图》的高雅幽独,逸兴孤清:画中一气定神闲的白衣人,扶杖面对两树早梅、一溪春水、一座小桥。一株梅,虬曲攲斜而出,散逸疏放。两株老梅枝条上,点点花苞,正是似放未放,花开半朵酒至微醺之境;自古赏梅分为三个阶段:探梅、赏梅和邂梅。这幅画,则刚刚好。
再比如,陈洪绶《疏林眺远图》,近景不过是三棵树,不拘格套,各有特色。另有一圆锥形状的茅亭,让人顿生“一亭烟雨满江风”之感,感受这望不尽的闲情逸致和道不尽的高远情怀。
再比如,满山的草木,已是枯寂,突然飘起一阵快雪,染白了山林,正在欣赏着,却突然戛然而止,红日照耀。“快雪时晴”犹如人生。这是黄公望的《快雪时晴图》。望远而归,又恰逢一场雪,这是文人雅士心中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王子猷雪夜访戴式的兴之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