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南粤古驿道产学研成果“次第渐开”

冬天的西京古道冰雪皑皑
连平县大湖镇何新屋是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产学研”实践基地。

  “南粤古驿道上有了更多的学子接过接力棒,这些青春的力量让围绕古驿道的学术成果未来可期,它们将如古道边的山花次第渐开,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与焦点。”昨日,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这番肺腑之言。记者了解到,目前,年轻的力量参与到古驿道的“产学研”中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从2016年起,广东率先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各高校从学术科研角度开始对南粤古驿道进行专门研究,广大高校教师与学生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南粤古驿道的研究论文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南粤古驿道主题的论文共有201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43篇(已发表35篇、待发表8篇),本科生毕业设计12篇(已完成11篇、待完成1篇),期刊及会议论文146篇。在已发表的35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中,31篇来自省内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4篇来自省外高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曾焕阳 通讯员彭剑波、郭永振摄影报道

  高校学子聚焦古驿道活化利用

  据整理分析,南粤古驿道学术论文涵盖面广,既有对历史的考证,也有立足现在和放眼未来,内容涉及古驿道本体保护研究、古驿道沿线乡镇聚落特征研究、古驿道及沿线乡村的活化利用模式研究、古驿道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研究、古驿道数字化再现研究、基于现代通信的古驿道空间活力研究、古驿道与现代体育赛事(定向越野)融合研究等。

  华南理工大学田甜的《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特征研究》以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为研究对象,以连州的自然环境状况、人文环境状况、古驿道基本状况为背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归纳总结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的特征,并以古驿道的功能特征为出发点,对连州传统聚落及建筑特征进行了解析,最后对该区域的传统聚落及建筑文化分区归属进行了探讨。

  指导过多篇南粤古驿道硕士学位论文的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施瑛认为:“这些成果对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力推动了五年来古驿道实践工作在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产生学术积淀,为古驿道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曹劲认为,多家省外高校以南粤古驿道为主题发表了多篇硕士学位论文,这充分体现了南粤古驿道研究在全国范围的热度和影响力。南粤古驿道,已然像当年的古驿道一样,翻越五岭,声名远播,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备受瞩目的文化线路保护与活化杰出案例。

  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活化指引

  “目前,我们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古驿道和沿线古村为毕业设计研究共有103人,其中研究生25人、本科生78人。”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介绍。

  近年来,朱雪梅一直致力于研究南粤古驿道及沿线村庄的活化利用,并把这种思考带进了课堂。“学生们都在惊叹原来古驿道上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历史沉淀,这段历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新奇的。”她说,“很多学生一踏上古驿道,就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主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无独有偶,朱雪梅的教学实践很快就有了成果。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源霖、陈秋帆、卢子恒等人纷纷以古驿道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与研究。其中,李源霖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梅关古驿道价值重塑》成为了古驿道产学研优秀硕士论文,也成为了如今韶关梅关古道、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的活化利用指引。

  古驿道产学研闭环模式获新突破

  目前,围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韶关学院等省内知名高校纷纷响应,成立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或实践基地,开展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近日,广州大学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产学研实践基地)的教学成果《古驿道之家——乡村建筑遗产活化设计》获2020年度全国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优秀学生设计作业评选活动建成环境修整类二等奖,这是继去年的设计作品《破界》《围屋记》《庆典记忆》后再度斩获国家级奖项。

  据了解,该中心由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共建,并吸纳了中国香港、意大利等院校的专家力量,主要探索开展“古道学”视角下建筑遗产活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特别关注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动因的古驿道结合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活化与利用。“可以说,我们既关注本体的修复与利用,可能更关注它作为文化基础设施对文化遗产活化和乡村振兴所能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怎么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我们在理论研究中特别关注的部分。”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邓毅解释说。

  邓毅表示:“我们的研究中心逐步探索出以‘科研驱动、教学深化、实践落地’的较为自洽的闭环模式,目前来说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及教学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处于螺旋上升的过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嘱托再出发
   第A3版:广告
   第A4版:要闻
   第A5版:2021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
   第A6版:2021爱在广州 一起过年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廉洁广州·国内
   第A9版:留粤过年送好礼
   第A10版:湾区
   第A11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2版:创文特写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生活周刊
   第A16版:旅游
   第A17版:汽车·旅游
   第A18版:揾食
   第A19版:地产
   第A20版:体育·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南粤古驿道产学研成果“次第渐开”
“十四五”珠海金湾力争GDP达2000亿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