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昨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备受关注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会议审查。
未来5年乃至15年,广州怎么干?列席本次会议的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李海洲接受了记者专访,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魏丽娜、何道岚、文静、刘春林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流量之城”释放新活力,打造“节点”“链接”城市
广州日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草案如何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篇布局?
李海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进行谋篇布局,全文17章76节均有体现“三个新”要求并各有侧重。
首先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规划纲要》深入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判断广州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而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指标。
第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以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为依据,在谋篇布局上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第二章至第十六章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数字化发展、“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等领域提出任务举措。
第三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将“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作为广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目标,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定位,明确了五个方面目标任务:一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是着力拓展投资空间,四是积极融入和推动国内大循环,五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州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
广州日报:“十四五”时期广州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在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什么谋划?
李海洲:广州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与“十三五”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十四五”进一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为新兴支柱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
首先,我们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施“强芯”“亮屏”“融网”工程,指的是打造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以及5G产业链。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实施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战略,建成全球知名“智车之城”。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着力推动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建立“研发机构+医院+企业”对接机制。
第二,我们要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建设全国智能装备关键设备研发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品牌、南方氢能枢纽、国内一流“新材高地”和“动漫游戏产业之都”。“十四五”时期,力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0%提高至2025年的35%。
为了强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素保障, “十四五”期间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用地面积力争不少于240平方公里。
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引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广州日报:《规划纲要》中,对于广州参与“双区”建设、与深圳“双城”联动以及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方面有怎样的安排?
李海洲:“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担当,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着力推进制度机制“软联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科技创新“智联通”、交往互融“心联通”。其中,我们正在推进相关政策和项目的落地,例如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此外,我们也正在谋划广深第二高铁、广深港高速磁悬浮铁路建设,引领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推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方面,我们将坚持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中拓展广州新的发展空间,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
在服务“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方面,将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挥国内唯一“双万亿级”同城化城市优势;深化广清一体化,加快共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强与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