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政“十三五”回顾
对于广州街坊而言,民生体现在一座城市的细节之处。2725个居民议事厅、26项民政民生重点工程、1036个长者饭堂、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7.14万张养老床位……正是这一个个民政为民的具体成效,串起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
如今的广州,社会救助、养老床位等30多项民生指标居全国前列,长者配餐、城乡议事等15项“广州样本”“广州经验”在全国推广,养老服务、殡葬改革等29项工作全国领跑,与此同时,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承担5项养老服务国家级试点和养老服务、儿童综合康复、婚姻服务3项全国民生示范项目的城市。
广东省民政厅下发通知,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采取“六个最”工作举措、织牢织密“兜底保障”六张网,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文/苏赞
数说“十三五”
①2020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1080元/人/月
比“十三五”初期增长66.2%
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至每人每月175元、235元
比“十三五”初期增长16.7%、56.6%
③全市建有长者饭堂1036个
比“十三五”初期增长4.6倍
④“十三五”期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00元/人/月逐步提高至2570元/人/月
增幅达28.5%
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标准从840元/人/月提高至2570元/人/月
增幅达205.95%
⑥“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92.96亿元
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7.03亿元
聚力弱有众扶,托好基本民生
4年前,博晓丰(化名)确诊癌症。“身体上的肿瘤是恶性淋巴瘤,必须化疗。”医生的话让他陷入沉默。过去,他在珠江北岸一条小巷子的“石米楼”生活了41年,和妻子女儿住在2楼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都是打散工,经济勉强过得去”。但动辄上万元的化疗费用,很可能把家“压”垮。
出乎博晓丰意料的是,这个家此后被整个社区的温暖“罩”着:街道人员协助办理了低保、医疗救助,协助申请了公租房,社区众人关怀女儿的成长……“这几年,社区帮了我们家很多忙,我们很希望回馈。”博晓丰说到做到,带着一家人成为社区志愿者。
实际上,在这座城市,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十三五”期间,广州不断健全救助政策体系,切实织密织牢兜底保障“六张网”,兜底保障和普惠性服务指标全国领先。其中,2020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1080元/人/月,比“十三五”初期增长66.2%,联动提高特困人员、孤儿、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等其他救助标准,民生综合保障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全市约4.68万名低保对象、6300多名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8100多名特困人员保障到位。
通过“粤省事”“穗好办”等平台,广州还实现了足不出户“刷脸”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现与60多个单位30类信息共享,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救助申请人“财产价格复核机制”,不断提升救助精准性。而在残疾人福利工作方面,广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至每人每月175元、235元,比“十三五”初期增长16.7%、56.6%,并将3~4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享受范围,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
心系“一老一小” 守护颐乐童心
民生工作中,“一老一小”两类群体工作同样尤为重要。“十三五”期间,广州儿童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00元/人/月逐步提高至2570元/人/月,增幅达28.5%,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标准从840元/人/月提高至2570元/人/月,增幅达205.95%。此外,广州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了市、区两级儿童福利院扩容提质,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于2020年6月挂牌运行,民政部、省民政厅支持打造为全国标杆示范园,全市各区全部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是全省范围内首个实现市区两级未保机构全覆盖的城市。
与此同时,广州配齐176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2781名村(居)儿童主任,实现一人一档、登记造册、分类汇总、信息动态管理和定期报送;开通了困境儿童24小时救助保护服务热线,创新“3+”热线服务,累计接听各类来电721次,主动摸查困境儿童情况5887人次,接报并处理困境儿童个案144个。广州还设立了困境儿童检察关爱平台试点,推进困境儿童工作有效对接;指导成立广州社联困境儿童关爱中心,超过百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加入,打造了关爱保护长效机制。据悉,目前广州近1.7万名困境儿童全部落实分类帮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从由2016年首次摸查的522人降至86人。
在深入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方面,广州全市建有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养老床位7.2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持续达到40张,全方位延伸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具备全托、日托等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实现服务设施、老年人群、养老服务全覆盖。此外,广州全市建有长者饭堂1036个,比“十三五”初期增长4.6倍,实现城乡和全部重度残疾人全覆盖,医养结合、“家政+养老”实现街镇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实现80周岁及以上重度失能人员照护险全覆盖,试点建设了690张家庭照护床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99%,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60%。
如今,广州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9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养老机构4间,涌现一批品牌养老企业。市第二老人院一期投入使用,市老年医院动工。93.15%的受访市民对广州养老服务发展现状表示满意。民政部批复支持广州发挥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作用。
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形成
在“十三五”期间,广州全面加强了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力形成,“116”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法全省推广,“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成为居民议事的首选,社区工作职业化体系全国领跑,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成为基层治理中坚力量, 社区居民“家门口”服务更加便捷。
其中,2745个村居议事厅覆盖城乡,“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的社区协商氛围日益浓厚,累计131.4万人次参与城乡社区协商活动,审议56.9亿集体资产、促成旧楼加装电梯3331部、化解7529多个基层矛盾,决议事项执行率达94.5%。“广州市116工作法共商社区事”获评2018年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此外,广州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试点建设,开展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试点工作,为社区居民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并在全市629个村(居)社区建立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机制,“五社联动”模式有力创新,城乡社区服务的精准度精细化不断提升。
在深入实施“社工+”战略方面,广州出台了全国首部社工服务地方性法规及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推进各部门、各领域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全市203个社工站、14个社工专项服务项目年服务居民群众约400万人次。与此同时,广州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承办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中国社会工作广州研讨会和穗深港澳四地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协同发展研讨会。
而在“十三五”期间,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一方面,广州深化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建立18个社会组织行业党委,打造10个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广州创新出台全国首个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地方标准,评选出较高美誉度、代表性的广州品牌社会组织42个,社会组织年度报告率达96%以上,信息公示率100%,组织开展了23批次687个社会组织的等级评定工作,以评促建取得良好成效。
此外,广州每年开展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择优资助935个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经验被全省复制推广。
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广州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街镇平安促进会等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实现街镇全覆盖,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095个,社区社会组织22422个。
人人慈善为人人,慈善之城成为广州新名片
慈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组件,更是人内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间,广州将慈善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全国第二,“羊城慈善为民”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华慈善奖,实施“慈善+互联网”战略,打造“广益联募”平台成为慈善资源流通对接共享的“集善地”和公众触手可及的慈善便易平台,全平台累计募集善款4.6亿元。此外,广州将慈善与体育、民俗、消费、实体深入相融合,创新举办慈善花市、慈善庙会、乐善骑等慈善主题活动,成立392个社区慈善基金(会)和203个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在全国率先使用电子捐赠票据,建成慈善广场、慈善社区、慈善公园、慈善图书馆等慈善活动地标236个,创建首批10个示范性慈善空间,其中“食物银行”慈善空间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慈善法》执法检查组肯定,形成社会协同、广泛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局面。
在推动慈善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方面,广州组织举办10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开通全国免费求助热线和“珠珠大病救助”平台,“爱蕾行动”等慈善为民品牌项目,“十三五”期间,受益群众近42000人次,累计救助支出约4.9亿元。2020年,广州实施“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为全市10089户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慈善文化活动方面,广州每年6月设为“慈善为民月”,推出慈善刊物《善城》,开展慈善评选,设立“广州慈善榜”,发掘120户“慈善家庭”,为人人参与慈善树立身边的榜样。编印慈善读本,将慈善文化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每年出版《广州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氛围更加浓厚。
如今,广州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85个,14家慈善组织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备案公开募捐项目842个,备案慈善信托14个。五年间建立起“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慈善事业综合监管体系,成立第三方慈善组织社会专业监督机构——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价结果,举办慈善组织“公众开放日”、“晒账单”活动,提升慈善公信力。
以“小切口大变化”推动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十三五”期间,婚姻登记“全城通办”、“身后事一站式联办”等一件件“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制度举措为广州街坊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实惠。
其中,婚姻登记“全城通办”广受群众好评。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获民政部批复并挂牌,将有力打造集婚姻登记服务、家庭辅导服务、婚庆婚礼服务、婚俗文化研究、婚姻家庭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全国性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此外,广州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建设“家庭驿站”,举办“一站式”婚庆服务等活动,建设首个婚姻家庭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基地,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殡葬工作方面,广州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遗体火化率连续21年保持100%,建立以骨灰寄存为主,骨灰还林、骨灰撒海、花坛葬、草坪葬等“1+N”殡葬节地生态模式,生态安葬率达84.25%,居全国前列。广州还推出了“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联办部门、联办事项综合度全国第一;创新3D打印遗体修复、创设殡葬数字博物馆等举措受到群众欢迎;实现了免除户籍人员和非本市户籍人员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费用和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补助。此外,“十三五”期间,广州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92.96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7.03亿元;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任务,开展地级行政区域界线、区镇(街)级界线联合检查,全面提升了地名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进门牌“码上查”地名信息服务。
在做好各项民政民生工作基础上,广州民政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有力整合系统资源建设民政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平台,实现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年均处理业务信息9000多万条;设立实时可视化的市民政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搭建视频联动、值班管理、消防应急、指挥调度的民政服务监控指挥平台和汇集各业务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展示功能的服务数据展示平台。在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方面,广州亦是卓有成效,重点建成的一体化服务管理应用格局已成为民政业务的主力军,民政服务“一码通办”成为现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可网办、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达88.78%。
推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 彰显民政担当
在全力助推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方面,“十三五”期间,广州民政定点帮扶梅州市、清远市、黔南州、毕节市、疏附县等5个地区,筹集福彩金2090万元助推对口帮扶项目51个,发放扶贫物资价值2200多万元,五年来总筹集扶贫资金1050万元,开展精准帮扶项目64个,2019年七朱村已退出“相对贫困村”序列。此外,广州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1102个社会组织深入参与787个省内外贫困村(社区)帮扶工作,开展帮扶项目2332个,投入帮扶资金5.87亿元,惠及群众近14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慈善会共向毕节市、黔南州、梅州市及甘孜州捐赠口罩5万只,划拨对口帮扶地区黔南州、毕节市、梅州市、清远市、新疆疏附县定向捐款39597.49万元。
而在民政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广州采取最严格的阻断、最严格的程序、最严格的检测、最暖心的服务、最严格的督导和最强的力量“六个最”工作举措,全市236家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站、残疾人福利等服务机构,机构内3.04万名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服务对象常态化防控措施有力到位;全市约4.68万名低保对象、6300多名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8100多名特困人员、近1.7万名困境儿童等民政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现民政服务对象无发生确诊、疑似、无症状感染病例和工作人员无违纪“四个零”目标。
此外,广州全面铺开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制定《党支部建设标准》等20多项党建工作指引;深化“我是共产党员”主题实践,创新开展“民政联络专员进社区”活动;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创新片区综合监管和纪检干部“双重”管理模式,深化干部培养使用综合锻炼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首次采用公开选调与招聘相结合方式加大优秀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设立“坚持五条工作底线、夯实五项工作基石”专项办公室,巡检、暗访、考核、审计、财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探索权力运行监督“互联网+嵌入”模式,建立“两库一清单”,深化民政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构建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心固本的工作机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鲜明。